在灌口
有一位老人童心不老
他精心自制一百多種童玩游戲
竭盡全力讓更多的孩子愛上童玩

他就是大家喜歡的“老頑童”爺爺
近日,他還入選了全市新鄉(xiāng)賢推選活動!

人物名片:林德時

曾用名林得時,1944年出生,灌口造紙廠退休員工,2009年獲評為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閩南童玩代表性傳承人。
十幾年來,林德時經常深入學校、農村推廣閩南童玩。他會制作一百多種童玩游戲,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推廣閩南童玩、深青文化,還編寫了十余本相關書籍,被人們稱為“老頑童”。
入圍廈門市“新鄉(xiāng)賢”推送活動

(深青古驛/林志杰)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充分發(fā)揮新時代新鄉(xiāng)賢的示范引領作用,助推文明鄉(xiāng)風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和農村文明程度,廈門市委文明辦、市農業(yè)農村局聯(lián)合廈門日報社在全市開展“新鄉(xiāng)賢”推選活動。
“新鄉(xiāng)賢”候選人原則上應居住在我市農村或祖籍為我市農村,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有德行、有才能、有成就、有聲望,深受當?shù)厝罕娮鹬兀黄涞湫褪论E能充分反映當代鄉(xiāng)賢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時代風尚,對當?shù)馗刹咳罕娋哂休^強的引導、教育、激勵、示范作用。
活到老玩到老,
聊起自己鐘愛的童玩
老人林德時滔滔不絕

會做一百多種童玩
編書推廣閩南童玩文化


林德時向記者現(xiàn)場展示自制童玩

五根筷子,幾條橡皮筋,在林德時手中兩三分鐘就變成一把像模像樣的筷子槍;用卡紙剪出的一對小雞,拉動它們腳下的小卡片,兩只小雞就會低頭“啄米”……采訪時,林德時隨手向記者展示了幾項絕活,令人贊不絕口。
這些小孩的游戲,今年75歲的林德時還經常玩。“我老伴也玩,我們倆加起來快150歲了,還在玩。”玩這些童玩時,林德時就像孩子般快樂。

林德時有一個“百寶袋”,裝著一百多件自制的童玩。“這些小玩意,都是我們小時候的玩具。但如今青少年都有現(xiàn)代化的玩具,有的沉迷于手機、電腦和游戲機,很少人會玩童玩,更別說制作了。”說到這里,林德時略帶感傷。

(林德時用廢卡紙做成的“卡片魔術”)
為了更好地推廣和保存閩南童玩文化,2005年,林德時決定把這些童玩游戲編寫成書。為了搜集到盡可能多的童玩,他拿著筆記本幾乎跑遍灌口,挨家挨戶地走訪同齡人,用了三個月時間,集齊了183種閩南童玩的制作方法,不久,他編寫的《閩南童玩趣話》一書出版,成為灌口中心小學孩子們夏令營的教材。

林德時說,童玩也在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他根據(jù)孩子們的喜好,用廢棄掛歷、礦泉水瓶做帆船、水車等。“閩南童玩的核心就是廢物利用,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動手。”根據(jù)這一宗旨,林德時又相繼編寫了圖文并茂的《閩南童玩童樂》和《童玩童樂續(xù)集》,林德時因此被評為廈門市非遺閩南童玩代表性傳承人。

(老人現(xiàn)場講述童玩制作工程/林志杰)
發(fā)掘保護深青文化
拍下“深青地標”今成珍貴史料

(圖/陳滿意)

林德時是土生土長的灌口鎮(zhèn)深青村人。十幾年前,已退休的灌口中心小學書記白玉盛找來,邀請他一起挖掘深青文化,并編寫相關書籍。

林德時買了一個傻瓜相機,探訪深青橋、深青古驛、茂林庵、驛口街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深青地標”,拍下了許多照片。隨著時代變遷,一些地方大變樣,林德時拍攝的照片就成了珍貴史料。

(圖/深青村澤深宮)
2002年,深青橋修復時發(fā)現(xiàn)一些木樁,經過考證,專家發(fā)現(xiàn)這些木樁是500年前建橋時使用的。有村民把這些木料拿去燒成木炭做藥引子,林德時覺得可惜,像對待寶貝一樣,把兩段近一米長的木樁保存了下來,放在了村史博物館。

(圖/灌口鎮(zhèn)深青村澤深宮閩臺文化交流展室)
深青村名字怎么來的?深青古驛道建成的背后有什么故事?深青古驛站茂林庵為何每年八月初三都會迎來一批批臺灣香客?林德時采訪村里的老人,收集到許多民間故事,并查閱地方志等史料,把深青村的前世今生了解得清清楚楚,寫出《深青古驛古鎮(zhèn)史話》《安仁里的民間故事文集》《深青古驛》《灌口掌故大觀》《走進深青》《閩臺神緣》等書籍。


林德時老人的著作
感謝林德時老人用心守護童玩
讓更多孩子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集美區(qū)融媒體中心出品
▌廈門日報記者:林桂楨 黃曉珍
▌編輯:胡曉倩 責編:歐陽端鳳
▌編審:王德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