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2月2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紅磚卷軸立文筆,綠柳春草倚碧池,古塔映溪現(xiàn)塔影,出磚入石瞻秀氣。昨天,同安的文化地標——文筆塔修復完畢,文筆塔公園正式啟用。為了慶祝這一文化盛事,同安區(qū)政協(xié)主辦了“傳文脈送春聯(lián)書法筆會”活動,百名書法家及書法達人現(xiàn)場為市民揮毫送福。
文筆塔是同安的文化地標,矗立于城東鳳山之巔,歷經(jīng)400多年風雨滄桑。去年文筆塔進行了保護性修繕,采用原始的修復工藝,古塔得以修舊如舊。文筆塔公園以文筆塔為核心,占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
文筆塔公園入口廣場采用閩南建筑風格,設紅磚卷軸景觀,鐫刻朱熹體“文筆塔公園”五個大字,盡顯古韻。同安區(qū)市政建設開發(fā)有限公司介紹,文筆塔公園以“文筆”為主線,劃分了三個功能區(qū):歷史文化保留區(qū)、人文休閑主題區(qū)、田園風光主題區(qū),并設置了七宮八池、文筆生輝、春草池韻等16個文化節(jié)點,是一座集旅游、科普、展示、休閑為一體的市民文化公園。
文史專家顏立水表示,進入文筆塔公園,沿2公里的古官道信步而行,可謂“步步有歷史,處處有文化”,因為古官道兩側(cè)分布了近20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文筆塔為核心的公園及周邊,是廈門地區(qū)文物古跡遺存密度最高且無斷代的歷史文化區(qū)。
文筆塔
又稱鳳山石塔,1982年被列為同安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同安知縣洪世俊為祈興同安文運而捐俸建造,石塔、塔身上的石雕佛像、石刻是研究明代石塔建筑和雕刻藝術的實物資料。相傳文筆塔落成后同安終有“文筆”,于是同安人文蔚起,科舉蟬聯(lián),文筆塔也成了同安文運的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