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6月27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昨日,翔安區(qū)內厝鎮(zhèn)許厝村舉行了一項罕見的“關帝爺過火城”傳統(tǒng)民俗。
這是當?shù)卮迕駷榱藨c祝關圣帝君廟重新建成、紀念關圣帝君誕辰所舉行的傳統(tǒng)民俗?,F(xiàn)場的壯觀場面吸引了上百名村民前來觀看。
罕見民俗引人圍觀
精美的剪瓷雕,生動的連環(huán)壁畫……新建成的關圣帝君廟位于許厝村中,主祀關圣帝君,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關帝爺。
昨天清晨,許厝村的村民們陸續(xù)趕到新落成的關圣帝君廟里上香祈福。宮廟廣場中一座用木頭搭建而成的塔狀“城樓”十分引人關注。
據(jù)介紹,這座“城樓”主要由1米長的木段堆積、搭建而成,高3.2米、長3.5米、寬3米。“城樓”的四周留有東、西、南、北四個門,內部中空,可供一人來回行走。四個“城門”均貼著對聯(lián),四個“城角”掛著旌旗和大紅燈籠。
據(jù)許厝村負責該儀式的許水燦介紹,這座微型的“木城樓”是效仿古代城樓搭建而成的,是幾位村民花了一天的時間建成。雖然此前村民沒有搭建“城樓”的經(jīng)驗,但依照著建古厝的原理,在搭建時十分注意保持平衡。
昨日9點整,儀式正式開始,圍觀的村民越來越多。
村中一名老者在“城墻”外潑灑柴油,由其他人點燃“城墻”。一位赤腳裸背的乩童手舉旌旗和寶劍,在各個“城門”之間穿梭。乩童每穿過一個“城門”,都會贏得村民們的一陣歡呼。
儀式特別寓意美好
“所謂的‘關帝爺過火城’源自《三國演義》里關羽巡城的典故。”許水燦介紹,“城樓”寓意家園,升騰的火焰代表著對人丁興旺的美好希望,闖過了“火城”代表除穢祛厄、消災避禍和祈求風調雨順之意。
許水燦說,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是關帝爺?shù)恼Q辰,為了紀念關帝爺,村民們都會舉行祭拜儀式。去年,村民們共同集資選址,經(jīng)過一年的時間修建了關圣帝君廟。
這一罕見的民俗活動令在場的村民大開眼界。今年77歲的許厝村村民許國強說,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過火”民俗。往年的是宮廟“過火”儀式或“踢火盆”或“踩火毯”,今年,特別采用“過火城”來慶祝新廟修建落成,別有意義。
據(jù)了解,關帝爺也就是《三國演義》里面的關羽,因其忠義仁勇的精神備受閩臺地區(qū)民眾敬仰。
原文標題:“關帝爺過火城”在翔安上演
原文鏈接:http://epaper.xmnn.cn/hxcb/epaper/html/2018-06/27/content_74628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