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永成老師在演示如何正確使用AED進行救援。
臺海網5月9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昨日,集美區(qū)在區(qū)行政服務中心舉行廈門救心圈志愿者服務隊AED捐贈儀式暨AED操作培訓會。AED是“自動體外心臟電擊除顫器”的英文縮寫。作為公共場所的急救設備,AED被稱為對付心源性猝死的“救命神器”。此次捐獻給集美區(qū)行政服務中心的AED,被安放在行政服務中心的一樓,方便應急使用。
活動現場,除捐贈儀式外,最重要的是對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進行了AED操作培訓。來自廈門救心圈志愿者服務隊創(chuàng)始人、廈大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血管主治醫(yī)師林晨暉,以及集美紅十字會應急救助中心培訓導師王永成為大家進行了現場急救演練,并教給大家心肺復蘇方法和正確的AED急救操作流程。
集美區(qū)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陳仲興表示,AED電擊除顫一直被公認為是防止心臟猝死的最有效方法;若在病患身旁的公眾,能及時使用心肺復蘇術施救,即可將存活率提升2.2倍,若使用AED則能大幅度將存活率提升11倍。“集美區(qū)行政服務中心日均人數達到5000人次左右,其中辦理業(yè)務的老年人很多。”陳仲興說,這是他們在行政中心安放AED的原因之一。
作為心血管診治方面的專業(yè)人士,林晨暉對記者表示,在我國,像心源性猝死類的患者成功搶救率很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急救心源性猝死的黃金時間僅有短短的4分鐘。因此,若是能在4分鐘內除顫,患者生存率可達30%以上。林晨暉介紹,目前除了在海滄區(qū)各地、鼓浪嶼日光巖下、廈門市第一中學、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等地有安放AED外,廈門的其它公共場合還很缺乏這種設備。
原標題:集美區(qū)行政中心設應急醫(yī)療器械 AED電擊除顫器入駐
原鏈接:http://news.xmnn.cn/xmnn/2018/05/09/10036033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