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4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惠玲 通訊員 余慶東/文 林木陽/圖)飛檐琉瓦、彩瓷貼雕,花卉祥云相互輝映、流光溢彩;外部建筑及內部裝飾極具閩南特色;廟外墻上是精刻浮雕,人物、花草栩栩如生……這,就是重修落成的馬巷池府元威堂。
元威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間,1987年,由眾多信眾募捐重修。然而歷經(jīng)時間滄桑,元威堂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損毀,加之兩岸同胞的民間交流日漸頻繁,原有場所亦顯狹小,為滿足群眾的要求,元威堂管委會于2016年啟動元威堂重建工作。
昨日上午,馬巷池府元威堂舉行重建落成慶典,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眾多信眾齊聚一堂,紛紛來賀。
現(xiàn)場:眾多信眾來賀 熱鬧非凡
鑼鼓敲起來,腰鼓舞扭起來,還有電音三太子前來助陣。翔安區(qū)馬巷元威堂十分熱鬧。
昨天一大早,數(shù)百名信眾,早早會聚在馬巷元威堂外的廣場上,大家準備供品,祭拜神明。
馬巷池府元威堂,俗稱二夫人宮,是馬巷元威殿池王信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香火旺盛,名聞遐邇,每年更有眾多臺灣信眾到此朝拜交流。
昨日,14名來自臺灣的信眾也到此朝拜交流。“這30年來,我?guī)缀趺磕甓紒?,看到重建落成的元威堂,看到這么多人如此虔誠供奉,我心里十分高興。”來自宜蘭的楊深淵是宜蘭照天府的宮主,而照天府供奉的也是池王爺。
據(jù)介紹,臺灣以池王爺為主神的宮廟有360余座,都視馬巷池王宮為其發(fā)祥地,尊為“正爐”、“祖爐”或“總爐”。自1988年臺南海埔池王府首團進謁元威殿后,臺灣各地的池王廟每年都有上千人分別組團前來進香。
籌建:歷時兩年 齊心協(xié)力籌建
池府元威堂供奉池王爺二夫人。相傳,二夫人姓張,馬巷人,她醫(yī)術高明,更是救治了不少生病的小兒。所以被封為神明,代代祭祀不絕。
據(jù)了解,隨著翔安新區(qū)的高速建設發(fā)展,馬巷文明古鎮(zhèn)的傳統(tǒng)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也朝氣蓬勃,特別是兩岸同胞的民間交流日益頻繁,元威堂的信眾陡增,原有場所亦顯狹小,為滿足群眾的要求,元威堂管委會于2016年啟動元威堂重建工作,管委會成員帶頭發(fā)動捐資,一呼百應,眾多善信聞風而動,慷慨解囊。
歷經(jīng)兩年的建設,新落成的元威堂,有一宮一堂,占地76平方米,營造出了閩南傳統(tǒng)建筑風格,存古典之風貌,揚現(xiàn)代精美工藝,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