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傳移風易俗的橫幅進村就能看到。
移風易俗 同安擔當
臺海網(wǎng)11月13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民俗日不再大擺酒席了,辦婚禮不再鋪張浪費了,連操辦葬禮都制定了簡餐的標準,這些移風易俗的新做法,在同安蔚然成風、深入人心,不僅減輕了村民的負擔,也形成了一股清新的文明鄉(xiāng)風。昨日,記者到五顯鎮(zhèn)上厝村走訪,就感受到了這股新風尚。
民俗日不再宴請,有的村一年省300萬元
一走進上厝村,就能看到村口高高懸掛著的橫幅——“我們封建日不宴請,歡迎平時多來坐坐”。類似這樣的移風易俗宣傳,在上厝村下屬的上厝里、馬塘里、大泉里、潘厝里四個自然村很常見。
村民們所說的“封建日”是指一些民俗活動的特殊節(jié)日,也叫民俗日。“今年的民俗日都沒宴請,這個倡議實在太好了。”上厝村馬塘里村民葉顏免說,以前每個民俗日都要在家里擺上五六桌請客,花費近萬元。
“廢除民俗日的宴請,順民心、合民意,大大減輕了村民的負擔。”上厝村黨總支書記葉金瑞說,上厝村共有600多戶約2000人口,自然村多的一年有4個民俗日,最少也有2個,每年民俗日宴請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廢除民俗日宴請后,整個村每年至少可以節(jié)省300萬元。
葉金瑞說,以前民俗日講排場、比闊氣,有的攢了錢準備買摩托車的,結果一個晚上就把摩托車“吃掉”了,還有的甚至要借錢請客。今年3月,上厝村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商討破除民俗日宴請的陋習,得到了村民們的支持。
村里成立紅白理事會,儀式操辦提前介入
需要辦酒席的不僅是民俗日,紅白喜事也免不了。對此,上厝村為喪葬禮俗簡辦也立下了規(guī)矩。上厝村組織委員兼宣傳委員葉海清說,為推行新風氣,五顯鎮(zhèn)派出了宣傳車,用閩南話和普通話宣傳,今年3月村里還組織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由村干部、小組長、宗族宗長及村民代表組成。
“孝敬在平時,喪葬重節(jié)儉。”上厝村紅白理事會會長葉水上說,村里發(fā)出了移風易俗倡議書,制定了具體的操作規(guī)矩,比如,飲食標準為早餐和晚餐煮咸粥,中餐煮咸飯加一個湯;出殯當天舉行儀式時不許點歌獻唱;取消頭七、初三、對年的宴請等。
葉海清說,這樣算下來,一場葬禮可省3萬元左右。村里誰家要操辦紅白喜事,紅白理事會都提前介入,今年5月以來,上厝村有4位老人去世,都是按新規(guī)矩操辦的。
“落實移風易俗工作,就是要堅持不懈。”葉金瑞說,現(xiàn)在村民們已慢慢改變了觀念,形成了文明新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