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滄法院家事法庭定期舉辦“法庭之友”系列活動。
給離婚案件設定“冷靜期”,發(fā)出全市首份家暴人身安全保護令,為當事人舉辦“法庭婚禮”……海滄法院家事法庭的一舉一動都格外引人關注。院內(nèi)人笑稱,家事法庭可能有“網(wǎng)紅”體質(zhì)。
人們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那專管婚姻繼承官司的家事法庭,可謂是每天都在做“最難的事”了。所以,系列報道的第二篇,我們把目光瞄向了家事法庭。以往報道家事法庭都從案件糾紛入手,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背后的故事。
文/本報記者 譚欣妮 通訊員 鄭冬梅
圖/海滄法院提供
法庭 公正之外還有溫情
那是一個周末的下午,外面還下著冬雨,彌漫著濕漉漉的寒意,海滄法院的某個辦公室卻是暖意融融。記者走進去的時候,辦公室地板鋪滿了爬爬墊,一群孩子光著腳丫坐在地上玩得不亦樂乎。
這是家事法庭定期舉辦的“法庭之友”親子活動現(xiàn)場,受邀前來的是在家事法庭打過離婚官司的離異父母,有些沒有獲得孩子的撫養(yǎng)權,只能在固定時間探視孩子。
有人會問,法院不就是辦案的地方嗎,為什么要做這些“多余”的事?也許,“多管閑事”就是家事法庭的座右銘。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歸家事法庭管轄,法官們會給刑滿釋放的少年犯過生日;有個少年犯出獄后急著掙錢養(yǎng)家,還是庭長郭靜幫忙聯(lián)系了新工作。
郭靜說,家事審判和一般的民事案件審判不同,她們希望能逐步探索出一套方法,在審判的同時修復破碎的家庭、親子關系。
公正之外還有溫情,家事法庭還做了不少探索。比如,引入心理疏導機制,與長期壓抑情感的當事人溝通,引導他們表達內(nèi)心需求、解決深層矛盾。再比如,推動設立“雨露基金”,為困難家庭提供一定的經(jīng)濟援助。法庭外的育嬰室、兒童室最為當事人所津津樂道,開庭也不用擔心沒地方給孩子換尿布、喂奶,就近即可解決。
團隊 一個好漢三個幫
除了精干的法官團隊,在家事法庭還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上班日子不固定,可一出手就是“大買賣”;他們既是法庭的“偵探”,也是糾紛的“調(diào)解員”——家事調(diào)查員。
家事調(diào)查員最能派上用場的地方是兩類案件,一是未成年人監(jiān)護權歸屬,二是成年人離婚。自2013年開始擔任調(diào)查員的喻秀樂告訴記者,要想知道家里是誰在帶孩子,光聽家長的一面之詞不夠,他們會與孩子的學校、親戚、朋友溝通,收集證據(jù)幫助法官做判斷。“比如每天接孩子放學的是哪位家長、學校有活動一般是誰來參加等。”
記者在電腦上敲打這篇稿件時,正好收到了來自家事法庭的好消息,該庭今年榮獲福建省三八紅旗集體。這支由從業(yè)22年的庭長郭靜帶領的娘子軍很謙虛,她們說,榮譽不只屬于她們,也屬于家事調(diào)查員們。
包括調(diào)查員制度在內(nèi),自2013年成立全省首個綜合性家事法庭以來,海滄法院就不斷探索家事審判制度的各種可能性,先后開創(chuàng)了家事法庭之友機制、心理干預疏導機制、反家暴人身安全保護機制、外地戶籍未成年被告人監(jiān)管與幫教機制、聘請專家顧問團等,設置全省首家反家暴庇護所。2016年,海滄法院家事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