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文 常海軍/圖)繼外賣叫餐之后,外賣買菜又來了!昨日,導報記者走訪市場發(fā)現(xiàn),隨著線上買菜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廈門不少菜販搭上“線上菜場”的快車,隨著每天外賣小哥跑進跑出,蔬菜銷售量幾近翻番。

流程和外賣叫餐基本一樣
江西人郭愛勇,在洪文的石村農(nóng)貿(mào)市場擺攤7年,從去年開始,老郭本來平淡無奇的賣菜生活出現(xiàn)了轉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成了市場上很多同行眼紅的對象。“去年8月,我們上線餓了么,是市場上第一家接觸外賣平臺的攤位。”對自己掘金的秘訣,郭愛勇一點都不吝嗇,他告訴導報記者,去年以來,每個月能接約1000單外賣訂單,客單價40元左右,每月線上收入能有6萬多元,占比總營業(yè)額的一半左右。
在石村農(nóng)貿(mào)市場,因為大大的“菜老包”招牌,郭愛勇的攤位頗為醒目,三部手機、包裝盒、打包袋、打印機有序擺放,聽到有下單提示,他的愛人便開始稱重打包。“菜老包是線上的店名,每到周末或者刮風下雨,菜老包會比市場里忙得多。”郭愛勇說,外賣買菜流程和外賣叫餐基本一樣,分量、菜品可隨心選擇,他的店還贈送蔥姜蒜等零碎,個別客戶有土豆去皮等要求,他也會一一照辦。
線上賣菜不到一年,郭愛勇卻已經(jīng)認準了這個模式,他告訴導報記者,他的客戶有很多種,這些人的需求都很大,有人在外地給父母買菜,有人自己叫菜讓保姆做,一個客戶半年多下了200多單,最多的時候一單就700多元。
線上賣菜漸成市場潮流
只要在手機上下個單,半個小時內(nèi),外賣小哥就會把新鮮菜肉送上門的快捷體驗,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和郭愛勇一樣,漳州人陳天水今年年初也加入了線上菜場,他的體驗是,很多線下餐廳買菜會賒賬,線上回款不僅沒麻煩,菜品的價格會略高于線下,毛利也略高。
在石村菜市場,去年只有郭愛勇一個人線上賣菜,但今年市場上好幾個攤主加入線上菜場,從蔬菜菜攤甚至擴張到蛋、肉、干貨等。
此外,導報記者從餓了么獲悉,過去一年,叮咚買菜在餓了么線上訂單量、交易額同時增長超20倍,線上用戶量增長10倍。外賣買菜用戶平均年齡29歲,三分之一為90后,超五成為白領用戶,餓了么口碑已攜手農(nóng)產(chǎn)品生產(chǎn)源頭、生鮮平臺和各地傳統(tǒng)菜場等行業(yè)伙伴,在超過100個重點城市開展外賣買菜業(yè)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