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8日報道,自2020年總統(tǒng)大選以來,拜登的團隊一直試圖為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提出一套統(tǒng)一的理論。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杰克·沙利文最近講話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認為拜登的國內目標和以應對中國威脅為重點的外交政策構成了一個整體。這是迄今為止對于所謂“拜登經濟學”的最明確的解釋。但他的觀點也暴露了美國政府政策中的很多盲點和矛盾之處。報道全文摘編如下:
我們可以提煉出“拜登經濟學”三個要點。
第一,經濟增長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沙利文在演講中說,過去的觀點是“只要是增長都是有益的增長”。“拜登經濟學”含蓄地表達了不僅關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也關心這個增長是否能帶來中位收入的增加、不平等現象的減少以及在對國家安全或環(huán)境至關重要的領域增加國內投資。
第二,拋棄放任主義,實施產業(yè)政策。市場分配資本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私人投資者的最高回報,但正如“拜登經濟學”認為的那樣,市場不會考慮氣候變化、脆弱的供應鏈或地緣政治脆弱性等問題。為了糾正市場失靈問題,“拜登經濟學”力圖通過規(guī)則、補貼和其他干預措施將私人資本引向拜登政府的重點發(fā)展領域。
第三,貿易政策應優(yōu)先考慮美國工人,而非消費者。新自由主義認為,擴大美國和外國公司進入全球市場的渠道可促進競爭,降低消費者成本,并為工人提供更好工作。沙利文認為,這種做法對公司來說要比對工人好得多。
他對于自由貿易的抨擊最為猛烈。在他看來,之前兩黨都奉行自由貿易卻沒有顧及工薪階層或關注一些國家對規(guī)則的破壞。
存在諸多矛盾之處
沙利文和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前主任布賴恩·迪斯等同僚把拜登取得的成就描繪成一項現代產業(yè)戰(zhàn)略,包括為公共基礎設施撥款1萬億美元,為半導體制造和研發(fā)撥款530億美元,以及為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撥款1萬億美元。
沙利文和拜登的其他顧問試圖讓“拜登經濟學”涵蓋政府議程的諸多內容,從而展示“拜登經濟學”的抱負。但在這樣做的同時,它們也凸顯出該議程中的諸多問題。
經濟學的基本觀點認為,資本和勞動力是有限的,因此分配資本和勞動力時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力和增長。慘痛的經驗已經表明,政府在這方面的效率比市場差得多。
“拜登經濟學”承認市場的價值,但認為市場失靈無處不在,從地區(qū)、種族和性別不平等,到農村缺少高速互聯網和可負擔的兒童保育服務。
當市場失靈的定義如此寬泛時,政府干預實際上就沒有限制了。
而且事實上,拜登和其他民主黨領導人已主張對無數與軍事或經濟安全的聯系小得不能再小的產品和行業(yè)給予特殊待遇,如用于基礎設施的石膏板和木材。
在國會代表硅谷利益的進步派人士羅·康納希望目前針對半導體行業(yè)的補貼也能適用于鋁、鋼鐵、造紙、微電子、汽車零部件和氣候技術等行業(yè)。但美國沒有能力提供現在進口的所有東西。讓工人們生產本可廉價進口的產品將提高成本,并使本就稀缺的工人離開那些可能創(chuàng)造更高生產力的行業(y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在最近的一篇批評文章中寫道,產業(yè)政策“并不創(chuàng)造就業(yè);它只是將工作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拜登經濟學”的對外政策和對內政策是相互矛盾的,盡管沙利文堅持認為二者是相互補充的。拜登政府在尋求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團結一致對抗俄羅斯和中國的同時,其買美國貨的政策也是對同一批伙伴的歧視。
虛假經濟成果挨批
美國總統(tǒng)拜登任期的鮮明特征就是,他宣稱的經濟成就往往被政府本身的統(tǒng)計數字打臉。
繼去年在《華爾街日報》發(fā)表文章后,今天拜登再次發(fā)文,假裝自己是在經濟復蘇陷入“停滯”時上任,然后實現經濟復蘇的領導人。然而,拜登政府的商務部證實,美國經濟在他就職的那個季度增長速度高于此后兩年。
拜登還再次假裝自己是赤字“斗士”,然而國會預算辦公室本周更新的月度數據暴露了這個信息是虛假的。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反映了拜登時代前所未有的魯莽財政政策。
據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2023財年頭8個月,聯邦預算赤字達1.2萬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7350億美元。
國會預算辦公室現在預測,2023年全年聯邦預算赤字將達1.5萬億美元。這個驚人的數字并非只因為拜登拒絕改革的福利計劃成本暴漲,盡管這無疑是主要原因。
拜登的影響遍布財政困難的其他源頭,包括反過來導致加息、因而增加了政府融資成本的通貨膨脹。
拜登及其朋友可以繼續(xù)堅持政治與言論失真。但是,最終數學統(tǒng)計會介入。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