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國首次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印媒《歐亞時報》9日報道稱,太空機械臂技術引起美國對其軍事潛力的擔憂,自從中方展示該技術后,美國就一直擔心中國“干擾”其衛(wèi)星,對天宮空間站“高度擔憂”。然而事實是,在國際空間站上,美國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機械臂。

1月6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機械臂拖動下以核心艙節(jié)點艙球心為圓心進行平面轉位。新華社記者 郭中正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報道稱,中國宣布將于2022年完成天宮空間站建設。該空間站將能鳥瞰地球,被廣泛視為在太空的重要戰(zhàn)略資產(chǎn)。中國空間站一直是美國軍界和科學界的話題。
1月6日,中國空間站利用其機械臂,成功抓取并轉移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天和核心艙重新對接并完成鎖緊。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早前表示,這是中國首次利用空間站機械臂操作大型在軌飛行器進行轉位試驗。“此次試驗,初步檢驗了利用機械臂操作空間站艙段轉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驗證了空間站艙段轉位技術和機械臂大負載操控技術,為后續(xù)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積累了經(jīng)驗”。
報道提到,中國試驗的機械臂技術引起美國對其軍事潛力的擔憂。自從中方展示這項技術以來,美國就一直擔心其衛(wèi)星會遭到中國的“干擾”。美方仍然對天宮空間站“高度擔憂”,并擔心其軍事優(yōu)勢將拱手讓給中國。
《華盛頓時報》則援引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的話說:“天基機械臂技術可能被用于未來的系統(tǒng),抓獲其他衛(wèi)星”。迪金森稱,在戰(zhàn)時,會在最初幾分鐘內(nèi)試圖破壞對手的通信系統(tǒng),例如美國的GPS衛(wèi)星。
報道同時表示,有趣的是,在國際空間站上,美國和日本早就有了自己的機械臂。這種設備對于停靠來訪的飛船和抓取外部有效載荷都至關重要。此外,來自歐洲的機械臂也在2021年進入國際空間站。
因此,雖然美國人已經(jīng)獲得了這項先進而且關鍵的太空技術,但它對中國技術的憂慮看起來是沒有根據(jù)的。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成功發(fā)射,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攝影: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wǎng)記者 鄧孝慈)
報道表示,中國近年來在航天項目上取得了長足進展,計劃在2022年進行40多次航天發(fā)射,其中包括6次載人航天任務,完成空間站建設。
據(jù)早前報道,2021年10月15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前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fā)言人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中方將繼續(xù)加大載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記者 張海潮)
(來源:環(huán)球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