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外界意料的是,在英國《金融時報》剛“獨家披露”所謂“中國于7月試射了一枚可以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后,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趙立堅18日就進行了澄清——這不過是“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于驗證航天器可重復使用技術(shù)。

中國官方的正面回應,顯然是又給了五角大樓一記耳光——原本美國官員就已經(jīng)向《金融時報》承認,美國耗資巨大的反導預警系統(tǒng)“防不住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結(jié)果中國發(fā)射的根本就不是什么高超音速導彈,而是驗證可重復使用技術(shù)的航天器。搞了半天,美軍連中國送上軌道的到底是什么東西都搞錯,這也難怪美國情報官員最近接連發(fā)出驚嘆了。
當然,關(guān)于中國航天的事情,從來都是“話少事大”。從趙立堅表態(tài)里透露的些許信息,也能揭開中國這次發(fā)射航天器的部分神秘面紗。
趙立堅在記者會上表示,此次試驗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于驗證航天器可重復使用技術(shù),這對于降低航天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可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世界上有多家公司都開展了類似實驗,航天器返回前分離的是航天器配套裝置,將在隕落大氣層的過程中燒毀解體,落于公海海域。中國將和世界各國一道為和平利用空間造福人類共同努力。
首先,趙立堅并沒有否認《金融時報》所描述的“該航天器高超音速環(huán)球飛行”,只是確認試驗的目的是驗證可重復使用技術(shù),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而且已經(jīng)有其他國家進行過類似試驗。
近年來,新興的西方商業(yè)航天公司雖然不斷在發(fā)展太空旅游模式,但無論是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還是維珍銀河的太空飛機,都沒有涉及高超音速近地軌道飛行領域。老司機認為,與報道描述最接近的“可重復使用的太空往返技術(shù)驗證型號”,就是中途下馬的美國X-33單級入軌空天飛機。

美國設想的X-33空天飛機概念圖
1996年,美國航天航天局(NASA)和洛·馬公司開始聯(lián)合研制一種不需要搭載火箭升空、且可重復使用的往返式載人航天器。X-33就是該項目的樣機。按照設計,它是一種三角形的高超音速航天器,長約21米,寬約23.5米,起飛質(zhì)量為129.4噸,以液氫和液氧作為推進劑,推進劑質(zhì)量約為95.3噸,它不攜帶航天員,采用垂直起飛、水平降落的起降方式。如果該項目驗證的技術(shù)能夠成功,最終美國將在其基礎上研制能載人和載貨的新一代空天飛機“冒險之星”。NASA希望用“冒險之星”來替代逐漸老化的航天飛機,由它承擔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和航天員的任務,并實現(xiàn)商業(yè)性載人航天。
X-33的這些設計目標,聽起來讓人感覺耳熟吧——和這次趙立堅描述的中國航天器用途非常相似。
然而NASA想得挺好,但現(xiàn)實很殘酷。幾經(jīng)項目延期、經(jīng)費超標等挫折后,X-33項目仍因為液氫燃料箱材料不過關(guān)而遲遲無法首飛,最終NASA在2001年決定,X-33項目的成本“已經(jīng)超過了它能產(chǎn)生的利益”,工程被迫下馬。
NASA在此事上的短視結(jié)果大家都知道了:隨著航天飛機的提前退役,美國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里失去了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能力,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向俄羅斯高價購買太空船票。

X-37項目早先沒有那么濃重的軍事用途
1996年美國還有另一種曾經(jīng)承擔類似職能的試驗航天器——波音公司研制的X-37。盡管如今公眾更關(guān)注的是X-37B的軍事用途,但在該項目立項之初,它本是NASA和波音公司聯(lián)合投資用于測試可重復使用的空天往返能力的試驗型號,只是NASA在2004年認為該項目“沒有前途”,轉(zhuǎn)而將其移交給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之后,它才蒙上了濃厚的軍事色彩,所有行蹤都對公眾嚴格保密。
如今經(jīng)典的一幕再現(xiàn)了。美國20多年前提出的可重復使用的空天飛機構(gòu)想,被NASA主動放棄,現(xiàn)在卻在中國航天人手里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老司機還注意到,趙立堅在講話里提到的是“例行的航天器試驗”,顯然,中國此前已經(jīng)進行過這樣的試驗,而且未來還將繼續(xù)進行下去。
同樣是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技術(shù),被10多年前的NASA棄如敝履,甚至只有轉(zhuǎn)化為軍用才能得以保存下來,在如今的五角大樓眼里更是“執(zhí)行核打擊的高超音速導彈”,而在中國航天看來,卻是“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這,就是眼界決定命運。
(來源:樞密院十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