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有關(guān)阿富汗的新聞鋪天蓋地,媒體和公眾重新將目光聚焦在阿富汗。

“為你,千千萬萬遍”(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阿富汗是一個遙遠且陌生的國度。直到暢銷書《追風(fēng)箏的人》和同名電影出現(xiàn),在兩個男孩與風(fēng)箏的故事里,大眾才開始嘗試著去了解那里有血有肉的阿富汗民眾。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受阿富汗戰(zhàn)亂影響,當時電影《追風(fēng)箏的人》實際取景地是在中國新疆。電影中一派祥和的場景,并非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而是新疆的喀什、塔縣等地。電影結(jié)尾字幕致謝也有所體現(xiàn)。
網(wǎng)友:他們一邊詆毀新疆,一邊在新疆取景來展現(xiàn)“安居樂業(yè)”,何等諷刺?

對于現(xiàn)在阿富汗政治局勢的變化,美籍阿富汗作家、小說《追風(fēng)箏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賽尼流露出失望和擔心。

“20年來美國人一直稱他們(阿富汗人)為合作伙伴,(但現(xiàn)在)他們被拋棄,不得不自謀生路,面對非常令人不快的現(xiàn)實。”《追風(fēng)箏的人》作者、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四臺采訪,提及美國總統(tǒng)拜登就阿富汗局勢發(fā)表的最新講話,胡賽尼認為拜登沒有對阿富汗人民表現(xiàn)出同情。
Mr Hosseini told the programme that Mr Biden did not give “a statement of empathy with the millions of Afghans whom the Americans have been calling partners now for 20 years, who are left behind and have to fend for themselves and face the very unenviable reality..."
“如果總統(tǒng)遇到一個在阿富汗失去雙腿的海軍陸戰(zhàn)隊員,如果她說‘我失去雙腿是為了什么’,他會怎么說?”胡賽尼說,“在這次混亂的撤軍之前,我們至少可以指出阿富汗的一些進步。”
If the president met a marine who had lost her legs in Afghanistan, what would he say to her if she said, ‘What did I lose my legs for?’ Before this chaotic withdrawal we could have at least pointed to some progress in Afghanistan...
最近幾天,拜登因其對撤離過程的處理而受到猛烈批評。但拜登為他的決定辯護,稱結(jié)束美國在阿富汗 20 年的參與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問題。
“我們都看過照片。我們看到了那幾百人擠在(美軍運輸機) C-17 里。我們看到阿富汗人(從飛機上)掉下來。”
美媒ABC稱,當節(jié)目主持人在采訪中提到“阿富汗人從飛機掉落”的災(zāi)難場景時,拜登為自己辯護:“那是四、五天前的事了!”
美國撤軍,阿富汗“變天”,慘絕人寰的一幕又一幕以最戲劇化的方式刺入現(xiàn)實。

數(shù)百名阿富汗人沖向機場跑道,扒住美軍的飛機舷梯,或躲進起落架,試圖逃跑,卻有人不幸在飛機起飛后掉下來摔死。

額定134,塞滿640人?這張圖背后的故事讓人心酸……
有些人評論稱,也許阿富汗短暫的祥和畫面只留在《追風(fēng)箏的人》的鏡頭里。
來源:中國日報(ID:chinadailywx)綜合BBC 環(huán)球時報 央視網(wǎng)快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