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shù)貢r間5月21日,英國首相約翰遜視察“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圖/路透社)
據(jù)英國廣播公司(BBC)網(wǎng)站報道,當?shù)貢r間5月22日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正式起航奔赴亞太地區(qū),并與美國、荷蘭護衛(wèi)艦艇組成編隊,開始為期7個月的全球航行。為對沖“脫歐”后的孤獨,英國不遠萬里派航母前往亞太巡航,這不僅無助于刷新英國的國際存在感,而且也有可能導致地區(qū)局勢復雜化。
英國此番派航母巡航亞太,旨在提升“脫歐”后下滑的全球影響力。2016年,英國政府在“脫歐”公投結束后就提出“全球化英國”理念,試圖以此維持并提升在全球的影響力。由于亞太地區(qū)日益被視為是未來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且地緣戰(zhàn)略板塊重要性不斷攀升,所以從2017年起,英國就開始揚言要派航母前往亞太巡航,在今年3月公布的國防與外交政策報告中,英國政府確定了“轉向印太”的戰(zhàn)略方針。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高健認為,此次“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海外巡航系“脫歐”以來首次,而英國選擇將亞太地區(qū)作為海外巡航的目的地,是為了配合美國的戰(zhàn)略部署,也被英國政府視為“英國走向全球”的象征。但是,“全球化英國”不應該是在全球耀武揚威、炫耀軍事實力,而是應該思考“脫歐”后如何開展全球貿易,英國現(xiàn)在顯然選錯了方向。
英國首相約翰遜承諾恢復英國海軍作為歐洲最重要海軍力量并結束他所稱的過往“退縮時代”,“伊麗莎白女王”號的首次出行便是這種“野心”的投射。然而事實上,英國海軍當下的綜合實力難以支撐英國的“全球化雄心”。比如該航母上可登載的戰(zhàn)機太少,目前英國只有一個艦載機隊配齊了12架F-35B,遠沒達到40-50架飛機的要求,這嚴重制約航母戰(zhàn)斗力的發(fā)揮。此外,目前能為“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提供彈藥等固體物資補給的,只有2艘“羅莎莉堡”級后勤補給艦和1艘“維多利亞堡”號綜合補給艦,但它們都已經嚴重老化。補給艦的老舊,可以說正制約著英國海軍的遠洋巡航威懾能力。
對英國海軍實力的成色,一些英國人也看得明白。據(jù)BBC報道,有曾經負責英國國防事務的前官員對政府決定派遣航母打擊群向東航行提出了質疑。大衛(wèi)·理查茲勛爵說,英國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離本土更近的地方,“放在北約和歐洲—大西洋地區(qū)”。高健認為,從英國反復宣布要派航母巡航,到最后不得不與其他國家組成航母編隊,這說明英國的海軍力量與“日不落帝國”時期無法同日而言,英國海軍實力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
從根本上說,在面對嚴峻內政議題背景下,英國還執(zhí)意派航母遠行,顯然是本末倒置。
一方面,疫后英國經濟復蘇依舊面臨不小挑戰(zhàn)。英國政府5月12日發(fā)布數(shù)據(jù)稱,今年一季度英國經濟萎縮1.5%,經濟整體規(guī)模比新冠疫情暴發(fā)前下降了8.7%。在本國經濟低迷之際,英國政府本應將有限的預算投入到刺激經濟、恢復民生等方面,但英國政府卻不惜為航母遠航亞太浪費公帑。
另一方面,英國分裂危機正在加劇。在5月初的英國蘇格蘭議會選舉中,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連續(xù)第4次贏得議會多數(shù)席位,使蘇格蘭第二次獨立公投呼之欲出,而且也很有可能助長北愛爾蘭地區(qū)脫離英國的呼聲,英國正面臨不斷上升的分裂風險。高健認為,英國時下面臨的國內問題挑戰(zhàn)要遠多于國際問題挑戰(zhàn)。即使如此,英國依舊派航母巡航亞太,這反映出英國缺乏真正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仍未找到自身在未來國際格局中的正確定位。
作為亞太地區(qū)域外國家的英國,必須尊重地區(qū)國家維護和平穩(wěn)定、促進發(fā)展合作的意愿,而不是耀武揚威,使局勢復雜化,畢竟亞太早已不是英國重溫帝國舊夢之地了。(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