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非洲之角以和平,世界報他以諾獎
■ 觀察家
期待頒給阿比的和平獎能讓非洲之角的和平氣息,最終成為當?shù)厝嗣袢巳丝梢院粑脱鲑嚨?ldquo;和平空氣”。
10月11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公布201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幫助埃塞俄比亞和鄰國厄立特里亞實現(xiàn)和解的埃塞俄比亞第15任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通常簡稱阿比)。這也是非洲連續(xù)第二年有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去年兩位獲獎者之一是剛果婦科醫(yī)生穆克維格。
瑞典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瓦倫岑在阿比獲獎前曾指出,阿比作為一個“非洲人口第二多、民族多達80個以上國家”的總理,在促進民族和解方面表現(xiàn)突出,緩解了該地區(qū)猖獗的種族間暴力,并努力與相互仇殺二十多年的鄰國厄立特里亞實現(xiàn)關系緩和?,F(xiàn)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則在去年9月稱贊阿比改善埃塞-厄關系的努力,是“給非洲之角帶來的和平氣息”。正如許多“圈內”人士所指出的,阿比是一個“任何人都難以反駁的、本年度最合適獲獎人選”。
阿比1976年出生于咖啡的故鄉(xiāng)——埃塞俄比亞咖法省貝沙沙鎮(zhèn),父親是穆斯林,母親卻是虔誠的阿姆哈拉派基督徒,在這個多民族、多宗教混居的地區(qū)成長,令他自幼就感受到民族、教派沖突和暴力的可怕。上世紀90年代,他參加了推翻門格斯圖政權的游擊戰(zhàn),期間和厄立特里亞人、提格雷人等并肩作戰(zhàn),令他產生了更濃厚的“跨民族、跨教派和解”意識。
戰(zhàn)后厄立特里亞獨立,埃塞俄比亞則因此喪失了海岸線,兩國間矛盾激化并一度引發(fā)激烈戰(zhàn)爭,此后則陷入長期敵對狀態(tài)。作為一名軍官,阿比曾回到家鄉(xiāng)貝沙沙,努力調解當?shù)啬滤沽趾突酵介g的沖突,也曾在1995年“盧旺達大屠殺”后作為“藍盔兵”軍官前往盧旺達維和,目睹種族暴力所導致的危害和創(chuàng)傷,深深理解了“沒有任何人能從種族和教派暴力中獲利”的道理。2010年,他下決心脫下軍裝,作為一名政治家致力于為本地區(qū)帶來和平。
2018年4月2日,阿比當選總理,7月9日即親赴厄立特里亞首都阿斯馬拉,和厄立特里亞總統(tǒng)阿夫韋基實現(xiàn)了歷史性握手。正如許多常年致力于東部非洲和解人士所言,在短短一年里,阿比做到了許多人20年來都無法做到、甚至根本不敢想象的事,為非洲之角帶來和平、和解的曙光。僅此一點,其獲獎就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但“和平氣息”或“曙光”畢竟還不是滿天陽光。
自“歷史性握手”以來,埃塞-厄邊界再未發(fā)生大的暴力沖突,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積怨畢竟不是一人一力、一朝一夕所能化解。曾給人帶來無限憧憬的邊界開放,短短幾個月內就走了回頭路,期待中的永久性貿易協(xié)定至今遙遙無期,而兩國間關系緊張的最大死結——出??趩栴}至今不見解決,埃塞俄比亞仍不得不舍近求遠,仰賴吉布提和肯尼亞的港口。對此,阿比在努力,但暫時還不得要領。
對此,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也心知肚明,主席雷斯-安德森雷斯-安德森將今年獎項的意義概括為“對阿比昔日努力的認可,及對其未來努力的激勵和期待”。2009年,諾貝爾委員會曾以同樣的“激勵和期待”理由,將和平獎頒給上任不久的時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引來爭議,“諾貝爾和平獎是否應該有期貨”也成為爭論焦點。不過這一次,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大約都會期待,頒給阿比的“和平獎期貨”能獲得收益,因為這意味著非洲之角的和平氣息,將最終成為當?shù)厝嗣袢巳丝梢院粑脱鲑嚨?ldquo;和平空氣”。
□陶短房(專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