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2月8日電 綜合報道,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之一、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講起了人類將在哪一年征服癌癥。
本庶佑日前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學院召開記者會,他談及對未來的展望時表示,免疫療法將成為今后治療的關鍵,“即便無法完全消除癌癥,或許將可以抑制增長。”

當?shù)貢r間10月1日中午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頒給了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以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表彰他們發(fā)現(xiàn)了抑制負免疫調節(jié)的癌癥療法。
在被問及“人類是否可以征服癌癥?如果可以的話,何時可以?”這一問題時,這位科學家回答說:我不能肯定“究竟何時”。
他表示,“就我而言,PD-1的臨床試驗始于2006年,2012年就注冊了第一種藥物,而只有到了今天,經(jīng)過近20年的工作之后,我才可以說它們獲得了成功,大量的患者(在這種藥物的幫助下)治愈了癌癥。不過,今天比起20年前來有更多的人在尋找抗癌藥物。我相信到本世紀中葉,到2050年左右,治療會對幾乎所有類型的癌癥都有效。并不是說可以完全地擺脫腫瘤,而是說人們可以身患腫瘤繼續(xù)生活,同時腫瘤它不會進一步病變”。
與本庶一起獲得2018年諾貝爾獎的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教授艾利森也出席了記者會。本庶介紹稱,將兩人各自參與開發(fā)的癌癥治療藥等并用后,效果得到提升。
今年10月1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揭曉,同為免疫學家的艾利森及本庶佑獲獎,以表彰他們“通過抑制負免疫調節(jié)在癌癥治療方面的發(fā)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