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澳大利亞貿易、旅游和投資部長史蒂夫·喬博(圖源:《澳洲金融評論報》)
5月17日起,澳大利亞貿易、旅游和投資部長史蒂夫·喬博將訪問上海,參加一系列商業(yè)活動并觀看在中國舉行的澳式橄欖球聯(lián)賽。“這是中澳關系陷入僵局以來,澳首位部長級官員訪華”,也是這位部長3年內第13次訪華,澳媒對喬博此行促使中澳關系“破冰”抱有高度期待,澳工商界也倍感振奮。
與澳國內仍不時冒出的反華言論不同,喬博在行前稱“澳中關系是牢固的”,并堅信橄欖球賽能成為打破中澳外交僵局的催化劑。他強調澳大利亞與中國有著強勁的貿易關系,但也坦承過去幾個月中澳兩國之間確實存在分歧。
中國南海新聞網觀察到,環(huán)球時報曾報道稱,澳大利亞與其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之間彌漫著高度的不信任,澳官員多次指責中國在澳“搞滲透”“干預澳內政”,澳大利亞主張對華友好的人士受到攻擊,輿論中污蔑中國的聲音大行其道,中國留學生受威脅和滋擾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中澳關系的氣氛可謂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喬博此行真的能夠促使中澳關系“破冰”嗎?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屈彩云對中國南海新聞網表示,喬博此次訪華并不是官方交流,所以談不上是中澳關系的“破冰之旅”,但是這對于推進中澳關系的改善是積極的信號。
對此,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zhàn)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謝來輝也表示認同。謝來輝指出,喬博訪華沒有解決,也不可能解決中澳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破冰”顯然談不上。但喬博此行讓之前澳媒炒作的“中方徹底冰凍中澳兩國高層互訪”的謠言不攻自破。
謝來輝認為,當前中澳雙邊關系的癥結在于政治,而不在經貿,而喬博此行顯然更側重于后者。屈彩云表示,在美澳同盟框架下,中澳關系確實具有“政經分離、政冷經熱”的特點。這既是澳在對美、中外交中的困境,也是中澳關系難以更深入發(fā)展的癥結。
隨著中國的日益崛起,澳大利亞呈現出非常矛盾的對華心理認知。一方面,澳大利亞仍持有過時的冷戰(zhàn)思維和偏執(zhí)的心態(tài),對中國的發(fā)展始終持有警惕心理;另一方面,澳大利亞重視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分享中國發(fā)展的機遇。
屈彩云曾在中國南海新聞網撰文稱,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成為推動亞太地區(qū)發(fā)展與繁榮的重要動力。中澳兩國建立了緊密的貿易伙伴關系,簽署了“中澳自貿協(xié)定”。自2007年以來,中國已連續(xù)10年為澳大利亞第一大進口國,連續(xù)8年為澳大利亞第一大出口國。經濟學家索爾·埃斯萊克指出,“過去30多年來,在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和工業(yè)化進程中,沒有哪個國家比澳大利亞獲利更多。”
另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距喬博上一次訪問中國已經8個多月,澳總理特恩布爾自2016年9月以來一直沒有訪問過中國,澳外長畢曉普上次訪問中國是在2年前。屈彩云注意到,澳外長畢曉普15日稱年內將訪華。“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由此看來,中澳破冰的可能性很大”,不過,屈彩云同時表示,最關鍵的還是要繼續(xù)看澳政府的言行。(中國南海新聞網 姚凌)
更多南海問題專業(yè)資訊與權威解讀,盡在海外網—中國南海新聞網(www.nanhaine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