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融號”火星車行駛路線圖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魏宇晨):國家航天局消息顯示,截至8月15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運行90個火星日,大約92個地球日,累計行駛889米,所有科學載荷開機探測,共獲取約10GB原始數據,火星車圓滿完成既定巡視探測任務。當前,火星車狀態(tài)良好、步履穩(wěn)健、能源充足,后續(xù)將繼續(xù)向烏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陸交界地帶行駛,實施拓展任務。
去年7月23日,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fā)射,經歷202天的飛行,走了4.75億公里,于今年2月進入環(huán)繞火星軌道;今年5月15日,“天問一號”成功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7天后,“祝融號”火星車駛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先后獲取了“著陸點全景”圖像、“地形地貌”照片、“中國印跡”和“著巡合影”等影像圖。
在巡視探測期間,“祝融號”火星車按照“七日一周期,一日一規(guī)劃,每日有探測”的高效探測模式運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地面應用系統(tǒng)總設計師劉建軍介紹,到目前為止,已收集到地形、物質成分、磁場、氣象等數據。“比如說(火星)沙丘。目前看,基本上是像我們的新月形、月牙這樣的沙丘。另外,我們拍的照片可以看到它比較亮一些,和我們以前國外探測的暗色沙丘的成分不一樣。它的來源是哪里?它還在運動嗎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內容。通過研究它,我們可以知道目前火星上的氣候是什么樣的?過去火星的氣候變化是什么樣的?通過形貌加物質成分,還有我們后面的磁場,可以對現今的火星環(huán)境以及火星的古環(huán)境進行非常深入的認識。”
截至目前,“祝融號”火星車已在火星表面運行90個火星日,行駛里程即將突破900米。值得關注的是,1個多月后將出現日凌現象,會造成“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長達約50天的“失聯”。屆時,環(huán)繞器和火星車將轉入安全模式,停止探測工作。“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系統(tǒng)總設計師孫澤洲說,“太陽位于火星和地球的中間,這個時期正好也是火星和地球距離最遠的時候,它倆運行到太陽在中間變成一條直線的時候,就會出現了(日凌現象)。日凌期主要還是由于太陽的輻射噪聲等,導致我們無線通信不能夠很有效的進行數據通信。所以(火星車)就要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完全自主的來運行,包括日常的維持自己的健康狀態(tài),同時進行一些故障自主檢測、故障的重構、故障處理等。”
對于即將到來的“挑戰(zhàn)”,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責任總師崔曉峰表示,日凌時間越長,對探測器的影響就越大。對此,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次的日凌時間應該說是比較長的階段,所以地面就更要對日凌期間的探測器安全做一個非常完善的規(guī)劃,對探測器進入日凌狀態(tài)以后的各方面設置進行一個周密的設計,在日凌之前要把這些設置工作完成。同時對進入日凌后的過程進行嚴密的監(jiān)視,一旦發(fā)生應急的情況,要盡可能地進行處置。”
此外,一直在“祝融號”火星車“頭頂”為其提供中繼通信服務的環(huán)繞器,也將在日凌現象后解鎖新任務,也就是擇機進入遙感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獲取火星形貌與地質結構、表面物質成分與土壤類型分布、大氣電離層、火星空間環(huán)境等科學數據,同時兼顧火星車拓展任務階段的中繼通信。對于后續(xù)整體計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表示,“9月中旬進入日凌之前,環(huán)繞器還是以為火星車做中繼為主,繼續(xù)開展巡視探索。從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我們將進入日凌階段。這一階段,我們的工程上不安排探測任務,是確保環(huán)繞器和火星車能夠安全的度過日凌。從11月上旬開始,出了日凌之后,環(huán)繞器要以實現全球環(huán)繞為主,同時,兼顧我們火星車的巡視探測的蹤跡。這是我們一次實現‘繞著巡’整體任務的一個綜合的考慮。后續(xù),在取得當前好的基礎之上,我們工程系統(tǒng)還會精益求精,努力工作,確保我們探測器的安全,力爭為我們科學研究獲得更多的有效的探測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