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2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已經(jīng)將首批月球科研樣品發(fā)放給十多個科研機構。那么,這些“天外來物”如何研究?有哪些幸運的科研機構“如獲至寶”?被網(wǎng)友們稱為“無價之土”的月壤研究到底有何特別之處?我們一起向“無價之土”要答案。
國家航天局發(fā)放首批31份月球科研樣品
首批發(fā)放的月球科研樣品共17.4764克,被分為31份分別發(fā)放給13個科研院所機構。其中包括了光片樣6個157.6毫克,巖屑樣13個868.8毫克,粉末樣品16.45克。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地面應用系統(tǒng)總師 李春來:這次我們發(fā)放樣品實際上有3個類型。一個是光片,所謂光片就是我們把樣品的顆粒和粉末,我們用樹脂把它固化了以后,把它磨出一個小小的平面。所以實際上我們在做科學研究的時候,光片工作量是最大的,也是可以做非常多的工作的。還有一個是粉末樣品,另外一個就是顆粒樣品,可以做很多獨立的工作,獨立的研究。
首批月球科研樣品信息于今年4月13日在網(wǎng)上發(fā)布,并開始受理借用申請。
首批共發(fā)布了44個科研樣品,共56.8812克。5月31日申請受理截止日,共收到23家科研機構的85份申請。經(jīng)過評審委員會的審核,來自13個科研機構的31份申請獲得通過。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 劉繼忠:根據(jù)各個科學團隊申請的研究方案,應該涵蓋了各個方面,包括地質、物理、化學等等各個方面。那么我也相信隨著大家在這一方面進行科學研究,可能學科會越來越廣。因此我們也打算后續(xù)要盡快來發(fā)放第二批的月球樣品,讓大家更多地開展科學研究。
后續(xù),國家航天局將根據(jù)地面應用系統(tǒng)的樣品處理進展,陸續(xù)發(fā)布新的科研樣品。初步計劃下一次月球科研樣品借用申請評審安排在今年9月。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 劉繼忠:我們樣品的科學研究是開放的,是為所有的科學家來進行研究,我們也歡迎國際上的更多的科學家。
13個科研機構“如獲至寶” 分工有何不同?
13個科研機構幸運地獲得了首批樣品,那么他們具體的科研任務有何不同?月球樣品是借的,那還需要還回去嗎?這些月球樣品在科研活動中會不會發(fā)生不可逆的損耗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 何永勝:我們這邊目前分配到141.2毫克的月壤樣品,包括100毫克的月壤,還有兩個這樣的巖屑的樣子。后續(xù),我們主要是做一些主要元素、一些微量元素的同位素比值分析。目前,我們計劃拿到樣品之后,在暑假期間就馬上開始樣品的前處理,以及后續(xù)的一個質譜分析的工作。我們希望在今年的10月份、11月份的時候,能拿到一些高精度的數(shù)據(jù),這是目前初步的一個計劃。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 何永勝:因為我們做的是同位素分析,需要把樣品溶解之后,然后把里面單元素給分離出來,然后再去做質譜分析。所以我們141毫克的樣品,大概有120毫克左右的樣品是全消耗的。所以我們可能有一個原型樣品會返回回去,剩下的樣品可能就是在我們的溶解、然后化學分離過程當中它就損失掉了。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同位素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 何永勝:對于月球來講,它實際上是經(jīng)歷過很復雜的演化的。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他們獲得的樣品相對來講是年齡比較老的,然后我們這次嫦娥五號獲得的樣品相對是比較年輕的。我們期待我們拿到的這些年輕的樣品,能夠讓我們對月球的演化有一個新的認識。
中山大學獲得500毫克首批月壤樣本
月壤雖然從外觀看其貌不揚,但是科研意義非常重要。專家介紹,除了實施同位素等分析外,還可能找尋到月球演化史的重要線索。

今天,總臺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大氣學院空間與行星科學系行星地質科學研究團組獲得了無比珍貴的500毫克月壤。副教授肖智勇表示,月壤樣品接收回去后,中大將著重瞄準月球撞擊過程和撞擊歷史開展樣品的地球化學分析,這對月球演化史研究有著重要意義??茖W界普遍認為,月球是在距今45億年前形成的,而在距今30億年前,其內(nèi)部能量就已消失,火山停止爆發(fā)。然而,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距今20億年前、10億年前,月球某些區(qū)域可能仍存在火山熔巖。月球究竟是何時失去生命的?嫦娥五號采回的月壤中或許藏著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