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決定,中國將進一步優(yōu)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這是一項有著廣泛牽動性的戰(zhàn)略決策,必將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推動中國社會中的少子化元素發(fā)生鏈式改變。
我們注意到,中央政治局的決定有很大一部分放在了如何為家庭生育子女創(chuàng)造條件上,觸及到生育及養(yǎng)育子女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圍繞那些條件的擔心也是當前大城市里年輕人生育意愿低的主要原因。這說明中央不是在簡單放開生育數量限制,而是同時致力于推動人口結構優(yōu)化配套措施在各地的制定和形成。
這一決定來得非常及時,它傳遞了這個國家正在堅決實事求是因應各種挑戰(zhàn)的清晰信號。每個國家都面臨著各種問題,中國作為超大型社會尤其如此。但是中國長期以來正視問題,我們的政策制定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這為國家的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真實動力。
過去幾年世界各地的情況讓我們看到,堅持實事求是在政治上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從美國到我們大陸身邊的臺灣省,政治極化導致了一系列違背基本邏輯的政策偏執(zhí)。我們越來越悟出:能夠實事求是實為中國的一個關鍵政治和思想優(yōu)勢,它為這個國家不斷成功做出了高概率、也是根本性的保障。
我國的人口結構出現(xiàn)了老齡化特征,社會討論持續(xù)增加,人口政策也從單獨兩孩、全面兩孩變?yōu)榻裉熳钚峦瞥龅娜嫒?。這期間有過各種爭議,但國家政策調整的大方向證明了全社會的合力是有效、健康的。中國社會在黨的領導下擰成一股繩往前走,解決我們面臨的每一個問題。
如何讓全面三孩政策落地,這在一些大城市里的確不是簡單的事情。收入、住房、子女教育會對很多中低收入家庭形成生育孩子的客觀限制,解決或改善相關問題將成為把中央政策落實到現(xiàn)實的關鍵。
我們的社會構建中有大量家庭少子的元素,這些元素可以說深入到了方方面面。家庭的全部資源投入到一兩個孩子身上引導了社會體系的諸多特征,包括人們的價值取向。當我們的社會朝著擁有更多三個孩子家庭的方向改變時,這種變化也一定會是鏈式的,重構社會性的許多安排,也重塑人們的許多觀念。
很顯然,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沒做好生三個孩子的準備,畢竟從放開單獨兩孩到可以生三個孩子,這樣的政策調整只用了8年時間,社會的配套性調整許多還沒有跟上。然而我們國家的優(yōu)勢是,市場力量與國家政策協(xié)調作用的空間和積極性都不缺乏,有中央的推動,相應的社會變化就會發(fā)生。
我們需要做大量工作來減少家庭對生育子女的擔心,提供家庭照顧孩子、子女入學的機制性方便。經濟條件并非決定人們生育意愿的唯一因素,同樣重要的是改變少子社會圍繞子女、家庭的一些習慣性看法,形成新的預期和承受力,以及幸福觀。
對未來生活是需要想象力的,我們社會的年青一代并非真的膽怯,需要把少子甚至不育當成一種“安全”。畢竟年青一代生育,但養(yǎng)育那些孩子將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努力。讓我們把這種責任和努力通過一個個具體措施來展現(xiàn),支持并鼓舞家庭特別是年輕夫妻,安心地生育養(yǎng)育。
最后需要指出,國家允許生三孩,包括創(chuàng)造鼓勵性條件,這是政策,而不是對家庭提出的具體要求和規(guī)定。生幾個孩子的決定權完全屬于每一個家庭,是大家充分自主自由的選擇,國家的新政策不具有任何強制性。我們全社會努力的意義在于,用一段時間改變老齡化逐漸加重的趨勢,而這需要是政策引導下的自然過程,是我們社會全體成員追求各自人生和家庭幸福的伴生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