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目前長江防汛形勢不容樂觀,中小河流防汛壓力增大,湖庫防汛態(tài)勢趨緊,山洪災害以及次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zhì)災害易發(fā)。目前全省已有535.45萬人次受災,直接經(jīng)濟損失53.26億元。
(7月5日至7月6日,連夜暴雨致使黃岡市羅田縣省道S235 K0+100M處香木河中橋被沖毀.)
6月8日入梅以來,湖北省已經(jīng)遭遇了6輪強降雨襲擊,6月8日-7月3日8時,全省累計平均面雨量363.9毫米,比歷年平均梅雨總量(250毫米)偏多45%,排1961年以來第2位,占5月1日入汛以來降雨量的78%。襄陽市樊城區(qū)余崗站、荊門市東寶區(qū)石橋驛站、宜昌城區(qū)、遠安縣等地日降雨量超過有記錄歷史。全省80多個縣市區(qū)遭受暴雨或大暴雨、特大暴雨的襲擊或重復襲擊,其中17個縣市區(qū)遭受3場暴雨襲擊。洪澇等自然災害已導致全省535.45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7人,失蹤1人,緊急轉(zhuǎn)移安置3.47萬人次。另外,農(nóng)作物受災面積達514.86千公頃,其中絕收40.16千公頃;因災倒塌房屋1936間。
圖為7月4日武漢武昌江邊黃花嘰親水涼亭,長江洪水已漫上親水平臺,長江武漢段水位超設(shè)防1米,涼亭孤鶩的矗立在滾滾洪流中。
目前,受強降雨影響,江河、湖庫保持中高水位運行,長江干線湖北段水位全線上漲,7月2日8時漢口站水位26米,超設(shè)防1米,比多年同期高2.56米;五大湖泊水位全部超過汛限;高峰時段有1081座水庫超汛限。
根據(jù)氣象預測,梅雨期可能延遲到7月中旬,有4日-7日、10日-12日、14-15日三次強降雨過程。高強度強降雨頻發(fā),與前期降雨中心疊加效應明顯,“坨子雨”、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將呈多發(fā)趨勢。
新聞多一點
注意!武漢防汛應急響應和排澇應急響應均升至Ⅱ級
記者6日從武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5日以來,武漢遭暴雨襲擊,全市多處路段漬水。至6日4時,長江漢口站超設(shè)防水位1.79米,漢江新溝站超警戒水位0.01米。鑒于當前水雨汛情和漬澇情況,武漢市從6日5時起,將排澇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Ⅱ級;從6時30分起,將防汛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Ⅱ級。
據(jù)悉,5日至6日凌晨,武漢市24小時最大降雨量超過250毫米。至6日4時,長江漢口站水位26.79米,超設(shè)防水位1.79米,漢江新溝站水位27.51米,超警戒水位0.01米。預計武漢市后續(xù)仍有強降雨發(fā)生,長江、漢江及中小河流水位將持續(xù)上漲,防汛排澇形勢嚴峻。
武漢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相關(guān)負責人說,各區(qū)防指、市防指各成員單位將按照城市防洪應急預案職責分工和響應要求,科學研判會商,嚴格落實防汛排澇責任,細化防汛排澇應對措施,加強防洪設(shè)施巡查值守、漬水點搶排、交通疏導、搶險救援等相關(guān)工作,及時上報各類防汛排澇信息,全力做好防災救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