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上下跑村不再“上下跑”
新華社石家莊10月4日電 太行山東麓的河北省曲陽縣上下跑村,因舊時村民打水總需要上上下下來回跑而得名。
上下跑村黨支部書記馮建校說,他們村有296口人,耕地只有88畝,基本都是“靠天收”,不少青壯年外出打工,常年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2000多畝山地里種植的棗樹。
然而,上下跑村的棗樹多為最原始的品種,產(chǎn)的棗無論是“顏值”還是口感都差一些,加上地處深山區(qū),只能靠“棗販子”來收購,價格一年比一年低,有時候部分村民甚至放棄采摘。
“村子里很安靜,晚上7點以后幾乎看不到人,打牌是村里唯一的娛樂活動”……這是2016年初保定廣播電視大學(xué)駐村扶貧工作隊的第一印象。扶貧工作隊成員孫瑞瓊說,村子沒有和外界連通的公路,如果沒人帶領(lǐng)很難找到。
然而,不少村民這個國慶假期對記者說:“有水有路,樓上樓下……幾輩人的愿望在這一代實現(xiàn)了。”
這樣的轉(zhuǎn)變得益于這支扶貧工作隊。他們從群眾最關(guān)心的事干起,進(jìn)行道路建設(shè)。經(jīng)過幾番跑項目、跑資金、跑物資,終于把土路修成了水泥路。
74歲的村民馮合子在通車當(dāng)天流下了淚水。他說,村里通了公交車,從沒想過到鄉(xiāng)里、縣里能這么方便。
令馮合子更開心的是,之前村子外面有條河,大家吃水只能去那邊挑,往返最少需要20分鐘,冬天時只能砸冰取水。扶貧工作隊的到來,幫助村里修建了自來水管道,現(xiàn)在他們吃水再也不用上下跑了。
村委會主任馮臘月說,目前一半以上村民都富裕了,住上了二層小樓房。這得益于村里在扶貧工作隊和當(dāng)?shù)卣畮椭拢l(fā)展了林下養(yǎng)雞項目。棗樹下散養(yǎng)了4萬多只柴雞,棗的自然脫落還能成為柴雞的食物。
“這里的空氣、土壤、水、植物都沒有被污染,現(xiàn)在這些柴雞每天能產(chǎn)蛋5000枚左右,供不應(yīng)求。”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張霽說。
為幫助上下跑村進(jìn)一步增強(qiáng)“造血”功能,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于2018年8月引進(jìn)了一家搓澡巾加工廠。“這項工作不論老少,在家里就能干,一天下來,每人能有個百八十元的收入。”馮建校說。
物質(zhì)生活的不斷改善也讓村民更注重精神享受,除了每周固定的電影放映、文藝匯演外,村里還承辦了全鎮(zhèn)的籃球比賽。
不少村民說,現(xiàn)在村里一年四季都是“旺季”,大家手里都有事要做,有時就算想打牌也找不到“閑人”了。(記者 趙鴻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