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近日,香港房委會宣布將2個分別位于柴灣及青衣的公屋發(fā)展計劃,轉為“綠置居單位2019”項目,分別提供828及2868所房屋,預計可于2022年第4季度及2023年第3季度入住。房委會文件顯示,2個項目中,室內樓面面積最小的只有14.1平方米,最大的則為36.1平方米。

資料圖:香港樓宇。中新社記者 謝光磊 攝
或調整轉售限制
香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參考上次長沙灣綠置居項目,買家首5年不能通過補地價的方式而進入私人市場出售房屋,小組收到很多意見,新一期綠置居的轉售限制可能有所調整。
房委會指出,有關房屋將以典型公屋標準出售,配套設計上不會有所提升,并會視乎擬訂土地契約、公契和銷售文件等推售前所需預備工作的進展,計劃于2019年底預售。
柴灣項目料2022年第4季度可入住
柴灣的項目將建一幢36層的大廈,共提供828個室內樓面面積介于14.1至23.8平方米之間的房屋,預計可于2022年第4季度入住。
小區(qū)內設兒童游樂區(qū)及2個臨街店鋪等設施,并計劃由特區(qū)政府撥款興建一所老人鄰舍中心。
青衣項目料2023年第3季度可入住
位于青衣的項目則計劃興建2幢各40層的大廈,共提供2868所房屋,室內樓面面積介于14.2平方米至36.1平方米之間,預計可于2023年第3季度入住。
香港房委會文件顯示,小區(qū)內計劃興建一幢樓高2層的零售大樓及一所幼兒園;并計劃由特區(qū)政府撥款興建一所老人鄰舍中心、一所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持服務中心、一所特殊幼兒中心和一所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公屋住戶對綠置居需求殷切
文件指出,綠置居可促進公屋房屋流轉,因公屋租戶在購買綠置居房屋后,需交還其公屋住房,供編配給輪候公屋的人士;就其他購買了綠置居房屋的綠表買家(大部分為已通過資格審核的公屋申請者),房委會可把公屋單位分配給更有迫切需要的申請者。
數據顯示,2016年推售的綠置居先導項目景泰苑857所房屋,共收到約1.6萬份申請表;2018年推售的綠置居麗翠苑2545所房屋,共收到逾4萬份申請表。房委會表示,從所收到的申請數目可見,綠表(公屋住戶)買家對綠置居需求持續(xù)殷切。
文件還指出,在2019年年底預售綠置居單位前,房委會會向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提交建議的售價及銷售安排,其中會報告這次2個綠置居項目的財政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