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演爸又演媽又演自己
小女孩一人分飾三角報假警
警察叔叔了解真相后心酸到不行
本報記者 陳鍇凱 本報首席記者 鮑亞飛 通訊員 徐炯 余炫
“警察叔叔,救命……”
前幾天晚上,杭州110指揮中心接到的一個報警電話。一位十余歲的小女孩打進110求助,說了一句話后就掛斷了。
指揮中心立即通知屬地派出所民警出發(fā),走訪報警電話所在地的社區(qū)。民警小余接到指令后,嘗試電話聯(lián)系。
電話接通了。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讓警察叔叔心酸到不行。
第一次對話
余警官:小朋友你好。剛才是不是你打的110電話?
小女孩:嗯。
余警官:你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要打110?
小女孩:……
余警官:你現(xiàn)在是不是不方便說話?
小女孩:是。
余警官:你現(xiàn)在是不是有危險?
小女孩:是。
民警又問她在哪里,跟誰在一起,都沒有得到答案。
嘟嘟嘟……電話再次掛斷,并關機了。
第二次對話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余警官發(fā)了一條短信:“小朋友,開機之后給叔叔回短信,告訴叔叔你在哪里?”
20分鐘后,電話開機了,余警官再次撥過去。
小女孩:你好。叔叔,你們不用來找我了。我爸爸回來了。
余警官:你爸爸什么時候回來的?
小女孩:剛回來。
余警官:那你讓你爸爸接電話?
小女孩:好的。
幾秒鐘后,“喂你好,我是他爸爸,他現(xiàn)在沒事了,你們可以不用來了。”
“自稱爸爸的人一開口,我就基本確認兩者是同一個人,分明是那個孩子的聲音。”余警官判斷這個警情是個假警,于是他又繼續(xù)和對方聊天。
余警官:你孩子叫什么名字?
假爸爸:沒事了,你們不用問了,也不用來了。
余警官:小孩子不能讓他撒謊的,知道嗎?
假爸爸:不會的,我孩子不會撒謊的。
余警官:那你告訴我你們家在哪里?我過來核實一下情況?
假爸爸:不用了。他媽媽也回來了。
余警官:那你叫他媽媽接個電話?
假爸爸:好的。
幾秒鐘后,“你好,我是他媽媽,我們都回家了,你們不用來了。”
“聽到這里,又是一個假媽媽,明顯同一人。”民警說,“你讓‘孩子’接電話。”
小女孩:你們一定要過來,是不是想打劫啊。
余警官:警察叔叔怎么可能會打劫呢?警察叔叔是過來幫助你的。
嘟嘟嘟……電話再次掛斷了。
背后的真相
余警官打開警笛在報警電話所在地附近巡邏,目的是想讓報警人聽見。幾分鐘過后,小女孩打來電話,應該是嚇到了,“警察叔叔,我錯了,嗚嗚嗚……我不該說謊,跟您開玩笑。嗚嗚……求您一定不要告訴學校的老師。”
余警官來到女孩家中。小朋友一個人在家,哭得挺慘。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來,孩子的爸爸媽媽經(jīng)營著一家餐館,晚上10點后才能回家,從孩子五六歲懂事起,基本上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吃晚飯,一個人做功課,外婆會隔三差五來看望她。剛開始孩子一個人會害怕,后來也適應了,但還是經(jīng)常感到無聊。學校里的同學告訴她,有事情就打110,警察一般都會來的。
“真是既無奈又心酸。”余警官說,“女孩報警純粹是為了好玩,還說爸爸平時管教有點兇,央求我們不要告訴家人。”
余警官把此事告訴了孩子爸媽,兩口子聽到消息也嚇得不輕,趕忙從飯店回來,看到女兒哭,爸爸給了她一個擁抱:“不要怕,爸爸回來了。你知道錯了就行,下次不要再犯。”
“孩子這次報假警也不全是她的錯,家長也有責任的。這么小,長期一個人在家怎么放心?萬一發(fā)生意外,賺再多的錢也沒用,是不是?”孩子爸媽聽到余警官的話,慚愧地說,“以后我們兩個會盡量留一個在家里。”
“對小孩子來說,警察叔叔可能比爸媽更大,可能比老師也更加厲害。”余警官說,他自己也是從小過來的,知道警察在孩子眼中的重要性,也知道警察的一句話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如果我能更加仔細溫和一點、更多用孩子的世界思考一下,那么就有可能最大程度保護到孩子們脆弱的心靈。”
余警官的話,很溫暖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