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論壇)習近平亮出中國的“非洲觀”:功在中非,利在世界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 題:習近平亮出中國的“非洲觀”:功在中非,利在世界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張素
“習近平主席提出打造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提出未來3年和今后一段時間重點實施的‘八大行動’,中非樹立的新型合作關系將不僅促進各自發(fā)展,也是在推動世界發(fā)展的進程??梢哉f功在中非雙方,利在整個世界。”
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并發(fā)表主旨講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非洲問題專家、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作上述表示。他認為,中國在會上亮出的“非洲觀”將不僅惠及中非所代表的全球逾三分之一人口,從應對人類面臨挑戰(zhàn)和復雜問題的角度而言,也有重要意義。
開篇不久,習近平就強調對非堅持做到“五不”,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fā)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他提出,中國希望各國都能在處理非洲事務時做到這“五不”。
劉鴻武認為,上述“五不”是在回應外界對中非關系的誤解、疑慮或關切,非常有針對性。非洲國家對華合作已形成熱潮,但這些年來雙方關系也時常受到一些干擾,主要是一些西方國家基于自身偏見、利益考慮或防范中國崛起的不健康心理,以各種方式為中非關系制造障礙,非洲國家許多領導人對此已作出不少批駁。“五不”聲明是在向外界宣告,對于非洲,大家應該多做建設性的事情,而不是相反。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田文林認為,“五不”也為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國際治理理念,如果有更多國家加入其中,將對世界政治秩序的進步產生正面影響。
習近平提出,中非要攜起手來,共同打造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專家認為,這一宣示將把新形勢下的中非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田文林稱,有關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最新表述之中蘊含了非零和、公平、平等、發(fā)展優(yōu)先等重要理念,未來中非關系發(fā)展方向將更明晰。劉鴻武說,中國從來不把對非合作看成是“單行道”,所謂“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都在強調中非之間的共同性,這種精神不僅適用于中非關系,也適用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以打造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指引,習近平宣布,中國愿在推進約翰內斯堡峰會確定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基礎上,同非洲國家密切配合,未來3年和今后一段時間重點實施“八大行動”。為推動“八大行動”順利實施,中方愿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支持。
中國前駐蘇丹大使李成文說,“八大行動”是促進中非關系在未來一段時間不斷提質、提速、升級的舉措,充分考慮了產業(yè)促進、基礎設施等非洲當前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求,契合非洲需要,符合中方“授人以漁”的傳統(tǒng),將給中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八大行動’向外界表明,中國對非合作一直扎實推進,并不追求一時的轟動效應。這些舉措有很強的問題導向意識,比如針對非洲面臨的糧食安全難題,中方特別提出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實現糧食安全,同非洲一道制定并實施中非農業(yè)現代化合作規(guī)劃和行動計劃,實施50個農業(yè)援助項目等。”田文林說。
在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大背景下,專家認為習近平此次講話和中非合作的世界貢獻將受到關注。
劉鴻武說,一些西方國家越來越趨向于本國利益第一,常常以犧牲他國利益為前提追求自身利益,這對國際社會產生了惡劣影響。習近平在演講中明確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表示“把自己囚于自我封閉的孤島沒有前途”,并提出中非合作大量新舉措。從這點看,中非合作對未來國際合作的正向引領作用非常明顯。
李成文表示,隨著中非關系開啟新時代,雙方更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很大程度上需要發(fā)展中國家的和平穩(wěn)定,當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緊密相連,對世界的貢獻不言而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