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300,90后搶著住進養(yǎng)老院,背后的故事卻溫暖了兩代人…
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青年住進養(yǎng)老院
你去過養(yǎng)老院嗎
在地段偏遠的城郊
林立著幾座蒼白的建筑
那里生活著一位位老人
他們老了,腿腳不便走動
每天默默地回憶年輕時的點滴
還有孩子尚且年幼時的快樂
有時想和人聊聊當年今日
也想看看這個變化的世界
有時想起兒女也會說著體諒的話
“兒子事業(yè)心強、女兒上進、
壓力大不容易…”
但總有那些安靜的時刻
無法逃脫的孤獨襲來

而在一二線城市
這些老人的子女活得也并不輕松
就算凌晨三點不回家
大部分工資還是被房租劃走
每天大城市的地鐵里
都坐著一群昏昏欲睡
為了省房錢奔波數(shù)小時的上班族
全世界的年輕人似乎都是不容易的

在老年人被孤獨沖擊
年輕人被房租打敗的困境中
終于有人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妙計
為什么我們不把養(yǎng)老院
多余的房間低價租給年輕人
換取一份貼心的陪伴呢

2017年末,杭州濱江
坐落在白馬湖畔的綠康陽光家園
本是一個典型的養(yǎng)老院
卻搬進了一批90后
起先老人們也亂了陣腳
養(yǎng)老院住進年輕人
這算怎么回事兒呢

原來這批年輕人是帶著任務(wù)來的
每個月要花20個小時當志愿者陪伴老人
陪老人玩游戲、運動健身、
教老人畫畫、用智能手機……
只要是能讓老人們充實快樂的活動
都可以算進志愿時間里
報酬嘛,就是住在這里的房租
減到了300塊一個月
比市場價低了一千多

這樣一來
年輕人經(jīng)濟壓力小了
老人有人陪了
連院方都收獲了一批高學歷志愿者
實在是一舉三得的妙招
這個項目被命名為
“陪伴是最長情告白”

楊云海開了藝術(shù)工作室
是一位國畫老師,還寫得一手好書法
本來就愛去老年大學做志愿者
住進養(yǎng)老院后更怡然自得了
一到周六下午
老人們就巴巴地盼著
楊老師來4號樓2樓上課
老人們總會準點坐在教室里
屋子里飄散著好聞的油墨味
楊云海給每人發(fā)了米字格的皮紙和毛筆
這些都是養(yǎng)老院出錢買的

楊云海喜歡幫著老人
慢悠悠地寫寫畫畫
寫得好的,楊云海會表揚
寫得不好的,他也毫不客氣地指出
“李爺爺,你寫的字粗細不一致,
沒豎在中線上哦。”
“學生”們上交的作業(yè)上沒有寫名字
但“楊老師”都一一記得
一節(jié)課下來,楊云海幾乎沒停過
在教室里來回走
手把手地教學生們落筆
教一撇一捺…
“楊老師,你看我寫得怎么樣?”
“楊老師,這樣寫對嗎?”
老人們你一句我一句地問
楊云海也一句一句耐心回答
“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空。”
“一筆就是一筆,不要描。”

在楊云??磥?/p>
志愿服務(wù)并不是簡單地陪老人打發(fā)時間
他是真的想教點東西
有時遇到老人們寫得不對的地方
他也會嚴格地糾正
下課后,楊云海給“學生”們布置了作業(yè)
每天寫一張上課學習的字
領(lǐng)到作業(yè),老人們也都很開心
“有事情做,當然開心咯。”
還有老人偷偷跟同桌使眼色
小聲問鄰座“同學”
“老師說每天寫幾張來著?”
和我們上課沒聽清作業(yè)時一模一樣

蕭山女孩王婕
喜歡帶老人到活動室打打球
畢竟多運動才能老當益壯嘛
看出老人想孩子了
她就教老人用起了微信
還把老人牙都笑掉了的幸福模樣拍下
發(fā)到家族群里讓子女們安心
“別無所求吧,
看著他們開心我也高興,
想趁結(jié)婚前兩年再多陪陪他們。”

蔡靜茹則是“偶然”來了這里
遲遲走不出奶奶過世的傷痛
她從南京辭職來到杭州
那時候只是覺得,在老人身邊
就像奶奶還陪著自己一樣
我們彼此真心相待
成了沒有血緣的親人
斷裂的親情就這樣得到了延續(xù)…

84歲的林奶奶
是今年3月份住進來的
上周是她第一次上課
她覺得能學點東西
平時也就有事情做了
“不會老是閑著那么無聊了。”
住進養(yǎng)老院前
她壓根兒就沒想過這里還會有年輕人
聽說有年輕人要住進來
她還有點小期待
她笑著說
“蠻好的蠻好的,
我們也覺得變得年輕起來了。”

圖中志愿者為李曉陽
90后們住進來后
老人們開懷大笑的時刻明顯多了
有滋有味的生活
讓他們和子女的談資都變豐富了
老大爺夸道
“有朝氣!”
“我們也曾這樣年輕過。”
還有一位老阿姨笑得好看
“只要看到他們的笑容,
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年輕人給老人送去了新鮮和快樂
用陪伴趕走了孤獨
老人們則分享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
像寵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對他們好
這份愛是互相給予、完美融合的
多么希望越來越多的地方
能讓這美好的一幕幕成為日常

老人們需要的真不多
傾聽,一點陪伴
僅此而已
年輕人,老年人
彼此互助,給予分享
你陪我長大
我陪你變老
來源:廣東共青團(ID:tuan_tuanjun),綜合:藝非凡(ID:efifan)、都市快報、新京報、浙江在線、杭州日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