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錄網癮學生”透出怎樣的現實況味
今日社評
本報評論員 潘洪其
游戲運營商需要從技術上作出重大改進,建立嚴密的實名注冊和防沉迷系統(tǒng),全面承擔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社會責任。立法機關和監(jiān)管部門也要積極履職,盡快出臺游戲分級制度并要求游戲運營商嚴格執(zhí)行,對違反者應依法嚴加懲處。
據報道,武漢一所高中復讀學校公開表示,2018年高復招生將對沉迷游戲的學生不錄或從嚴招錄。從2013年開始,該校規(guī)定學生在校期間禁用手機,對于學生在校沉迷王者榮耀、吃雞等成癮性、暴力性網絡游戲,一經發(fā)現將砸機并做勸退處理。該校負責人表示,這是學校的一項正常管理舉措,“砸機”“勸退”已經堅持了5年,加上“拒錄”政策全都要繼續(xù)堅持下去,也希望以此促進廣大家長關注孩子暑期網絡安全問題。
這所復讀學校先是對學生沉迷游戲者處以“砸機”并予以勸退,今年干脆宣布對網癮學生不錄或從嚴招錄,此舉引起兩種不同的意見。質疑者認為,網癮學生依法享有受教育權(包括復讀權),勸退和拒錄、從嚴招錄都已涉嫌對網癮學生的歧視和權利侵犯。贊同者認為,這所復讀學校是民辦性質的非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機構,有權制定相較公辦中小學校更為靈活的管理規(guī)定,對嚴重影響學校教學秩序、影響其他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網癮學生予以勸退,以及拒錄或從嚴招錄網癮學生,都屬于學校的正常教育管理行為,而不是對網癮學生的歧視和侵權行為。
質疑者肯定網癮學生的受教育權,這個大前提是沒有問題的,但質疑者對復讀學校招錄網癮學生可能面臨的困難——主要是網癮學生自己難以融入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還可能對學校教學秩序和其他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負面影響——考慮不足,因而一味批評復讀學校勸退和拒錄網癮學生,就多少有點兒“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味道。相應地,贊同者雖然充分體諒復讀學校面臨的困難,體諒學校勸退和拒錄網癮學生的“無奈”,但仍然不能回避一個尖銳的問題:如果多數學校都對網癮學生予以勸退,或采取拒錄、從嚴招錄的特殊政策,網癮學生只能消極被動地回到家庭或流向社會,下一步他們該怎么辦?
今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制度,重點加強農村學校、寄宿制學校等管理工作,指導學校加強對校園網內容管理;要求各地各校通過開展家訪、召開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多種方式,提醒家長承擔起對孩子的監(jiān)管職責,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網絡素養(yǎng),掌握沉迷網絡早期識別和干預的知識?!毒o急通知》主要從嚴格規(guī)范學校日常管理和推動家長履行監(jiān)護職責兩方面,明確了學校和家庭分別對預防學生沉迷網絡應當承擔的責任,這對預防學生沉迷網絡、防范學生墜入網癮陷阱當能起到積極作用。
不過,這份《緊急通知》針對的重點是“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不涉及如何“干預、救助已沉迷網絡的網癮學生”的問題。為做好干預、救助網癮學生工作,一方面需要學校和家庭在做好預防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專門工作制度、加強專業(yè)技能培訓以及加強學校和家庭的協(xié)調配合等,逐步形成干預、救助網癮學生的政策保障與專業(yè)支持體系,讓網癮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正常環(huán)境中,也能得到正確的干預和有效的救助,而不用被送到那些來路不明、良莠不齊的“戒網癮學校”去強制“戒網”。
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大對以游戲、直播、視頻等為代表的網絡產品影響未成年人身心的監(jiān)管整治力度,從源頭上遏制不良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危害。一些游戲運營商對用戶不加區(qū)分地提供游戲服務,對未成年人形成了負面、惡劣的外部教育環(huán)境,導致一些中小學生沉迷成癮性、暴力性網絡游戲不能自拔。鑒于此,游戲運營商需要從技術上作出重大改進,建立嚴密的實名注冊和防沉迷系統(tǒng),全面承擔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社會責任。立法機關和監(jiān)管部門也要積極履職,盡快出臺游戲分級制度并要求游戲運營商嚴格執(zhí)行,對違反者應依法嚴加懲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