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wǎng)7月7日電 中國歷史教育有助培養(yǎng)年輕人的國家認同感。由香港特區(qū)民間成立的國史教育中心昨(6)日正式成立,計劃藉講座、交流團、年度歷史人物選舉等活動,向青少年、老師及公眾傳承國史教育,培育社會各界的國民身份認同。特區(qū)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致辭時強調,身為中國人,讓年輕一代加深認識國家歷史、文化、政治體制等各方面發(fā)展,培養(yǎng)國家觀念是“應有之責”。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重申,不會從政治角度看歷史,亦不會避忌任何議題。

張建宗稱年青一代培養(yǎng)國家觀念是應有之責(圖:文匯網(wǎng))
據(jù)香港《大公報》消息,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去年倡議成立國史教育中心,經(jīng)過多月籌備,中心6日舉行成立典禮,以“賡續(xù)中華歷史文化的傳承,建構國民身份認同”為宗旨,將從國情、國學、國史三方面,以及教育、參與、體驗及表揚四個面向推展國史教育,中心6日邀請了張建宗、中聯(lián)辦副主任譚鐵牛等多名重量級嘉賓主禮。
張建宗致辭時稱,適逢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1周年,亦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是回顧及追溯香港與國家的發(fā)展脈絡的好時機,從而了解香港與國家同根同生的緊密關系。
張建宗表示,特區(qū)政府“拍板”于2018-2019學年落實初中中國歷史成為獨立必修科,并在五月公布修訂初中中史課程大綱,讓香港學生接受整全而優(yōu)質的中國歷史教育,國史教育中心的成立,正好為青年加強了解國家歷史和中華文化提供一個良佳的平臺。

國史教育中心昨日舉行成立典禮。(圖:大公網(wǎng))
國史教育中心委員、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智鵬慨嘆,香港愈來愈少人讀歷史,相比之下,外國學生對自己國家的歷史相當熟悉,指出當代人未能將現(xiàn)今發(fā)生的事放入歷史中處理,才會造成斷章取義的情況出現(xiàn),反映中國歷史教育的重要性。
何漢權表示,“國民教育的根本在于國史教育”,隨著新學年的初中中史科成為獨立必修科,他認為有必要從高小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國史知識,未來將走入學校舉行講座、兒童史話工作坊等活動,透過有趣的說故事方式,讓學生輕松掌握歷史。
問及中心如何處理敏感的歷史事件,何漢權強調,中心將會“一分材料說一分話”,不會忌諱或迴避任何事件,亦不會以政治角度看待歷史,更不會被坊間的話題和政治議題拖著走,而是從歷史出發(fā),達到印證國家歷史發(fā)展與文化傳承、培育國民身份認同等目標。(海外網(wǎng) 侯興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