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祁連山兩代人的“守護” 64年無火災的紀錄
中新社蘭州2月27日電 題:祁連山兩代人的“守護” 64年無火災的紀錄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崔琳
春節(jié)期間,寂靜的祁連山被冰雪籠罩,寒風裹挾著沙塵,隆暢河結(jié)著冰。迎接記者的護林員身后是巍峨荒涼的大山,再往進走五六十公里,就是他們每日巡邏的祁連山林區(qū)。
這里是甘肅張掖市肅南縣隆暢河林場白泉門護林站。大年初一那天,護林員王加軍站在房頂,跟家里視頻通話,問候了父親近況。父親也是祁連山的老護林員,直到60歲退休。“記憶中,對父親沒什么印象。前三十年,很少見到他。等他退休回來了,我剛好出來當護林員了,沒在一起生活過多少時間”。

圖為兔猻。(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供圖)
一家兩代人畢生守護的這片龐大山系是中國西部最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肅南縣擁有祁連山北麓70%的面積,境內(nèi)森林、草原、礦藏、水能、生物等資源豐富。
站里有9位護林員,和往年春節(jié)一樣,今年他們大部分人都留在山里過年。幾天前,他們自己炸了油饃饃,買了一些肉。夜晚看看電視,天亮了照常去巡山。
49歲的站長楊萬斌當護林員已有25年,只回家過了三四次春節(jié)。“孩子都高中畢業(yè)了,只開過一次家長會,但也是沒辦法,總得有人守在這里”。他說,現(xiàn)在條件好太多了,可以打電話、聊微信、看電視。過去,寫信都沒法寄出去,只能“守株待兔”等待路過的牧民進城,幫忙帶話送消息。
在那些寂靜的夜晚,護林員們只能寫日記。一箱箱的護林日記,存放在林場的庫房。泛黃的舊本子記載這些護林員每天遇到什么人,見過什么動物,發(fā)生過什么事,以及想對家人說的話……“十天半個月見不到一個人,見到人就會高興地拉著問東問西。”回憶十幾年前,站里的每個護林員眼底發(fā)亮,清苦的日子早已成為回憶。
多少年來,護林站有個雷打不動的“鐵律”,即每日上午10時、下午16時,通過接通森林防火通訊電臺,匯報當日是否有火災等巡查情況。遇到站里同事生急病,只能等這通電臺匯報順帶喊話請求支援,場里就會派車進山接人。
在楊萬斌的記憶里,上個世紀90年代初,只有四個護林員,守護著32萬畝的林場,平均每人負責8萬畝。當時,沒有現(xiàn)在這般明亮寬敞的保護站,也沒有電,只有一間土坯房,夜晚點上煤油燈,架上爐子,生火做飯。近年,新增加了十幾個護林員,現(xiàn)在每人管護三萬多畝林場。
巡山一圈需要半個月左右。過去,巡山全部靠步行,每次出門,三五天趕不回來。“夜晚就待在牧民廢棄的帳篷里,生著火熬一夜,凍得睡不著。”楊萬斌說,如今,護林員都有了摩托車,巡山方便了。最重要的是,隨著官方加大生態(tài)保護力度,通過一代代護林員的宣傳和身體力行的保護,牧民護林愛林意識增強了,人為毀林的現(xiàn)象沒有了。
據(jù)肅南縣官方披露,該縣現(xiàn)有國有林場7個,其中管護人員700多人,管護總面積2903.06萬畝。截至目前,該縣保持了建國69年、自治縣成立64年無森林火災的紀錄。(完)
原文標題:祁連山兩代人的“守護” 64年無火災的紀錄
原文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02-27/845555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