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系”青年成為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頻次較高的詞匯。所謂“佛系”,雖非是對一種宗教的信仰和依賴,但筆者認為遇事沒主見,做事沒原則,干事沒膽略,是非沒立場,一切安于現(xiàn)狀、安于平庸、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著實不應是青年這一階段該有的“標簽”。青年代表著激情、朝氣和活力,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接班人,應當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有闖勁,拒過“佛系”生活,拒當“佛系”青年。
理想信念高于天。青年時期處在人生命中智力、精力和體力的一個高峰期,正是精力旺盛、思維敏捷、敢想敢干的時期。只有信念堅定,才能不斷砥礪品質(zhì),經(jīng)得住風吹浪打;只有志存高遠,才能付之行動,實現(xiàn)人生價值。否則,一個人沒有遠大的理想志向,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即使起點再高、基礎再好,也難以扛起大擔當、實現(xiàn)大作為。
縱觀歷史長河,多少黨和國家的杰出人物在青年時期就曾立下鴻鵠之志,用盡一生為國操勞、為民奔波,受到世人的敬仰。比如,周恩來在青年時代就有著“為中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毛澤東在年少離家時就曾寫過“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情詩句,從小就立下了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宏偉抱負。
人可三日不食,但不可一時失志。一旦失去志向,就如同大海中沒有了方向的一葉扁舟,漫無目的地搖擺不定、隨波逐流。那些“佛系”青年,看似把一切看得風輕云淡,享受在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的自我境界里,實則在渾渾噩噩、庸懶散浮中虛度光陰、耗費青春。
黨的十九大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如果長期在溫室的呵護下生長,將永遠感受不到大自然的雨露甘甜;如果長期根扎于花盆之中,也永遠汲取不到深層次土壤的精華,更長不成參天大樹。青年一代要堅定理想信念,拒絕安逸、平庸的生活,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既要敢闖敢干,又要求真務實,從零做起,從基層做起,在艱苦的復雜環(huán)境中歷經(jīng)風雨、摸爬滾打,磨礪意志,象“彈簧”一樣愈壓愈強,源源不斷地激發(fā)潛力、實現(xiàn)抱負、不負年華。(文/班立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