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舞蹈+打擊樂 演繹全新“十二生肖”

《子鼠鬧天》排練圖,5位舞蹈演員一邊模仿老鼠的形象,一邊演奏打擊樂。
逢人問屬相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十二生肖也是中華民族的特色文化。9月6日至10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打造的舞·樂《中國故事 十二生肖》將在天橋劇場上演,用舞蹈和打擊樂的形式把十二生肖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來。
《十二生肖》也是2017國家藝術(shù)院團演出季中的一場演出。早在3年前,導演沈晨在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策劃《萬馬奔騰》后,他就有想法要搞一臺集合十二生肖的晚會。這一次,他與音樂家孟可、中央戲劇學院舞美設計師邊文彤、服裝設計師陶蕾,以及東方歌舞團的青年編劇孫磊、編導李銘佳等人組成主創(chuàng)團隊,終于把一臺十二生肖的“大戲”捧了出來。
“我們是要表現(xiàn)十二生肖,而不是十二種動物。”沈晨心里有數(shù),歷來表現(xiàn)動物的舞蹈不少,怎么表現(xiàn)出新意?像“金蛇狂舞”“金雞報曉”這類被用爛了的名字就堅決不用,最后擬定了《卯兔邀月》《寅虎嘯林》《亥豬樂道》等新鮮又形象的節(jié)目名字。
內(nèi)容的表現(xiàn)一樣不落俗套。一般的舞蹈中,表現(xiàn)玉兔和月亮主題通常都是雙人舞,可在沈晨的設計下,這場舞蹈由一位女舞蹈演員與三位男舞蹈演員完成。女舞蹈演員一襲白衣,身輕如燕;三位男舞蹈演員身著藍色衣衫,翩翩起舞。“因為我國古代有‘對影成三人’的說法,三個男孩兒就有了象征意義。”而在《酉雞出塵》中,青年舞蹈家孟慶旸需在高高的臺子上,用一條腿支撐身體長達兩分多鐘,同時不斷變換手臂與肢體動作,把公雞的精氣神兒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
作為一臺“舞·樂”形式的演出,“樂”的部分則由打擊樂來承擔。屆時將出現(xiàn)的打擊樂種類多達24種,除了傳統(tǒng)的鑼、鼓、镲之外,主創(chuàng)團隊從世界各地搜羅諸多罕見的樂器,像來自拉丁美洲的卡巴薩類似一個中空葫蘆,旋轉(zhuǎn)起來是小雨滴答的聲音;來自南美洲的海洋鼓一搖動,就發(fā)出了大雨落地的聲響。
“當今的舞臺藝術(shù),表現(xiàn)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文學名著的比較多,中國舞臺藝術(shù)需要真正的原創(chuàng)作品。”沈晨相信,每位觀眾在《十二生肖》中關(guān)注的舞蹈、音樂、文化符號可能不一樣,但他希望觀眾看完演出后,還能把十二生肖的故事講給朋友或孩子聽。
原標題:舞蹈+打擊樂 演繹全新“十二生肖”
原鏈接: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7/0831/c1013-295063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