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jīng)《職場健康課》)入伏了,本周全國各地的氣溫都是一路飆升,在這樣炎熱的天氣里,一個不小心,便會非常容易引發(fā)中暑。你千萬不要覺得中暑是一件無所謂的小事,一旦應對不當,便會引發(fā)讓人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中暑和哪些危險疾病癥狀類似?中暑到底應該如何急救?羽絨服、枕頭、霍香正氣、熱茶,哪樣才是降暑利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防暑降溫方法又隱藏著哪些致命誤區(qū)?

連日來,江西遭遇持續(xù)高溫天氣,多地氣溫超35攝氏度,在烈日炙烤下,江西德興市天然氣有限公司施工人員冒著酷暑,在戶外高處架設天然氣管網(wǎng)。 董世超 攝
急診室故事之中暑
一般來講,外界溫度超過37℃對于肌體就會產生危險。中暑患者的體溫越高,生命危險就會越大。一旦對中暑的應對不當,人體核心體溫超過40℃中暑病死率高達41.7%,若是體溫超過42℃,病死率高達81.3%。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暑情況都會產生致命危險,只有在熱射病的情況下,才容易造成死亡。
從臨床表現(xiàn)來看,根據(jù)中暑的輕重程度,可以分為三大類:

伏天已到高溫襲來!掌握這幾點,避開防暑誤區(qū)!
從職業(yè)特點來看,在高溫、高濕沒有通風的環(huán)境下長時間滯留都是中暑的高危行業(yè),如冶金工人、清潔工、交警、建筑工人、快遞騎手等。而中暑的高危人群則包括老人、小孩、患有慢性基礎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服用藥物,以及孕婦等人群。
體溫升高,是中暑還是感冒?
簡單地講,感冒是由于內因造成的體溫增高,而中暑是由于外因造成的體溫升高。
感冒是有外界病源入侵肌體后,肌體對抗而會出現(xiàn)體溫增高,這對于消滅外界病源是有非常大幫助的。發(fā)燒是肌體的一種自我保護、自我反映,也是提示及時就醫(yī)的信號。
中暑所引起的發(fā)燒是由于我們自身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出現(xiàn)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外界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使得肌體不能有效地進行散熱,而造成肌體的損害。
遇到中暑我們該怎么做呢?
◆將患者扶到陰涼處躺下;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最好是淡鹽水;
◆用濕毛巾、冰袋、冰塊、風扇降溫;
◆把患者腳部抬高,有助于靜脈回流,緩解休克狀態(tài)。
◆如情況嚴重,將患者送至醫(yī)院,醫(yī)生會采取更專業(yè)的綜合與對癥治療措施,處理并發(fā)癥,防止腦水腫和抽搐等特殊情況。
緊急救助中的注意事項:
◆運動飲料、綠豆湯均可以選擇,但冰鎮(zhèn)飲料雖可以降溫,但要注意兩點:一是對糖尿病人會造成血糖升高,二是對胃腸道疾病患者會造成腸胃不適。
◆冰袋放置的地方要在頸部兩側、大腿根或腋下,這些地方血管豐富,降溫效果好。
◆藿香正氣水或十滴水都可以起到解暑作用,但要考慮病人是否能夠耐受。神志不清的患者可能不具備服藥條件;兒童、孕婦則需遵醫(yī)囑;駕駛員和高空作業(yè)人員要考慮酒精因素;同時服用頭孢類抗生素的患者不能同時服用藿香正氣水。
◆極端情況下,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可使用沖涼水澡、用礦泉水澆頭、冷水浸泡等極端方式迅速降溫。

出門購物,講究環(huán)保,能自己帶著購物袋,就不用塑料袋。但如果恰好帶的是一個筐,那就更厲害了,環(huán)保的同時還能防曬,何樂而不為。 黃海 攝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防暑小妙招
適量飲水、補充水分、鹽分和礦物質;健康飲食增強營養(yǎng);著裝輕薄、色淺、寬松;戶外活動攜帶防暑藥品;室內避暑適度降溫;駕車出行注意控溫;特殊人群防暑降溫需遵醫(yī)囑。
防曬霜主要是用于防曬傷,對中暑不能起到阻擋陽光和熱量的作用;遮陽帽可以防暑,但遮陽空間有限其防暑效果一般,如果透氣性非常差或者特別厚,更不利于散熱,甚至會加重出現(xiàn)中暑的癥狀。
(原標題:高溫會得熱射病、防暑不當會致命!這些人更該警惕)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7-15/827865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