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2月13日電(記者 李佳赟)烏克蘭語、俄語、英語、中文、德語、波蘭語、土耳其語,講七國語言;現(xiàn)代舞、民族舞、華爾茲、踢踏舞、芭蕾舞,通十八般舞藝……在浙江寧波諾丁漢大學,就有這樣一名90后“小鮮肉”學霸,不僅能在七國語言中“自由切換”,還憑借一身舞藝“吸粉”無數(shù)。
生長在烏克蘭的吉利,有對說俄語的父母,因此天然擁有烏克蘭語和俄語“雙母語”。因為母親是英文老師,吉利從3歲開始學習英文,9歲就開始通過遠程教育自學德語。高中畢業(yè)后,吉利被基輔國立語言大學錄取,開始學習中文。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東方語系。拼音、漢字,還有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學習起來真的非常困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吉利鉚著一股勁,有時從早上6點一直凌晨2點,他都撲在中文教材前,一遍遍地練習著發(fā)音與語法。
大學里,吉利還自學了土耳其語。但是,他最向往的,還是到中國沐浴東方文化。終于,在2014年,吉利進入寧波諾丁漢大學攻讀翻譯碩士,也真正意義上地接觸到了中國文化,切身感受到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
“語言的功力就體現(xiàn)對文化、對思維模式的細節(jié)掌握上。在這里,我的老師都有非常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我有機會跟著他們去做筆譯、做同傳,這些技巧訓練和實踐讓我受益匪淺。”吉利說。
在中國,吉利也結交了許多朋友,通過不斷交流,他甚至漸漸熟悉了不同的方言口音。以寧波諾丁漢大學為根據(jù)地,吉利還積極參加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游歷中國大好河山,對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也有了接觸和了解。
經過學習,吉利考取了漢語水平考試六級(最高級),并在“漢語橋”全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吉利在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供圖
畢業(yè)后,吉利順理成章地留在中國從事翻譯工作。在一次出差過程中,他又對波蘭語一見鐘情,開始第七門語言的學習。“波蘭語和我的母語都是拉斯夫語系的,沒有壓力。我相信再幾個月就出師了。”
七門語言,在吉利的口中能夠“自由切換”,但他并不是一個古板的學霸,現(xiàn)代舞、民族舞、華爾茲、踢踏舞、芭蕾舞他都能輕松“玩轉”。
原來從6歲起,吉利就開始接受專業(yè)舞蹈訓練。在學校中,他從來都是舞蹈隊的絕對主力。在寧波諾丁漢大學,他主演的音樂劇《僵尸新娘》,更是驚艷四座。他還受邀參與多個電視節(jié)目錄制,電視中的他載歌載舞、能言善道,“吸粉”無數(shù)。
此外,去加納做四語互譯、到斯里蘭卡當志愿者、飛布拉格參加國際文化交流……吉利還有很多獨特的經歷。在他看來,這些有意思的事都是因為學語言才可能發(fā)生。
“對我來說,學習語言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獨一無二的感覺。在國際化的世界里,我們會遇到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不同的文化、與不同的人交流溝通。而語言則讓我在這種紛繁復雜中,擁有了自由。”吉利說。
如今,吉利在香港一家公司的天津子公司工作,名片上印著總經理助理、翻譯總監(jiān)、招商部經理、塔吉克斯坦市場總經理等一長串頭銜。
“我經常要出差,每天都在用3國語言講話。雖然很累,但是我很享受這種生活。”吉利表示,在中國學習和工作兩年多,自己已經入鄉(xiāng)隨俗。如今,中國正面臨發(fā)展的黃金機遇期,希望自己在中國能有更好的發(fā)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