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在的位置: 臺海網 >> 新聞中心 >> 天下 >> 國內 >> 國內社會  >> 正文
新聞

30省份275名艾滋患者遇詐騙 個人信息疑遭泄露

m.dddjmc.com 2016-07-18 07:43 來源: 新華網

  安徽蕪湖疾控部門發(fā)給患者的提醒短信。

  近日,全國30省份275位艾滋病感染者稱接到了詐騙電話,艾滋病感染者的個人信息疑似被大面積泄露。昨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報案,將積極配合公安部門盡快破案。

  詐騙者掌握病人姓名、確診時間等信息

  艾滋病公益組織白樺林全國聯盟負責人白樺一直緊跟詐騙事件。過去幾天,他與全國30省份接到詐騙電話的艾滋病感染者取得了聯系。

  截至昨日晚上,白樺林全國聯盟共接到來自30個省區(qū)市的275例艾滋病感染者被詐騙的情況反饋。

  白樺表示,目前只有青海還沒有艾滋病感染者聯系他稱接到詐騙電話。

  白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騙子自稱是政府部門或衛(wèi)生局的工作人員,將給艾滋病感染者發(fā)放補助。一些感染者被要求提供600-700元的手續(xù)費。此外,還有一些騙子自稱為疾控的工作人員,謊稱可以為感染者辦理補貼,收費3000元,今后吃藥不需要再花錢。

  電話交流中,艾滋病感染者們發(fā)現詐騙者事先已掌握他們的個人信息,包括真實姓名、身份證號、聯系方式、戶籍信息、確診時間、隨訪的醫(yī)院或區(qū)縣疾控等等。

  白樺提醒稱,詐騙電話一般都是170開頭的號碼,建議拒接電話或接聽后不承認是自己或家人的相關信息。接到電話后也可以使用手機錄音,獲取證據與當地疾控取得聯系進行報警處理。

  北京已有36位感染者接到詐騙電話

  根據白樺的統(tǒng)計,截至昨日晚上,北京、江蘇、浙江三地接到詐騙電話的感染者人數最多,分別為36個、24個和21個。北京的兩位感染者和甘肅的一位感染者分別被詐騙3000元、2300元和700元。

  北京順義艾滋感染者小王在昨日上午10時許接到了“170”開頭的詐騙電話。小王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方在打電話的過程中直稱其名字,對他在2015年的確診時間、在哪里拿藥、身份證號、工作單位等等信息掌握精準。

  小王表示,隱私外泄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個人生活。詐騙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騙子掌握的信息是百分之百準確的,這讓我們很害怕。在接到詐騙信息后,他已經向順義區(qū)疾控上報了詐騙事件。順義區(qū)疾控部門工作人員稱,16日也接到了類似匯報,會妥善處理此事。

  中疾控呼吁接到電話患者報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17日表示,艾滋病感染者的個人隱私信息受國家法律保護。國家艾滋病感染者相關信息系統(tǒng)被列為國家網絡信息重點安全保護對象,并且按信息安全三級等級保護進行管理。發(fā)現詐騙情況后,中國疾控中心立即啟動了信息系統(tǒng)安全應急響應,對相關信息系統(tǒng)開展信息安全排查,并進一步提升了相關加密措施。

  該負責人表示,中國疾控中心已經報請公安部門立案偵查,將積極配合公安部門盡快破案,也同時呼吁接到類似詐騙電話的感染者,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 律師說法

  嫌疑人涉詐騙罪可追刑責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表示,艾滋病人的個人信息屬于隱私權保護的范疇,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艾滋病人的相關信息受到法律法規(guī)的嚴格保護。

  他表示撥打電話的犯罪嫌疑人涉嫌詐騙罪,該人非法獲取艾滋病患者的個人信息,以發(fā)放補助為由獲取患者的信任,騙取患者大量財物,使患者蒙受重大經濟損失,其行為已經構成詐騙罪。

  韓驍分析,依據我國《刑法》規(guī)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3000元以上即可追究刑事責任,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最高可處無期徒刑。

  他同時認為,疾控中心負有對患者相關信息保護的義務,其應當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保障患者信息的安全隱秘。如果疾控中心未能履行上述義務,造成患者因信息泄露遭受損失的,其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而如果其已采取適當措施但仍未能避免信息泄露,則不必承擔責任。

  新京報記者 李丹丹

  ■ 應對

  多地疾控短信提醒感染者

  昨日下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在微博中表示,利用非法手段獲得感染者信息進行詐騙,是非法的、不道德的,我們強烈譴責。

  新京報記者獲悉,目前,全國多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陸續(xù)展開工作,安徽、浙江、上海、江蘇等地的疾控中心已經發(fā)出預警。多地感染者稱,已經收到當地疾控發(fā)出的一些手機短信,提醒謹防詐騙。

  如安徽蕪湖鏡湖區(qū)疾控發(fā)給當地感染者的手機短信稱:近期有病人反映接到170開頭手機通知領取疾病補助,請注意不要在電話里泄露個人銀行卡及密碼、身份證等個人信息。

  短信提醒,疾控申請補助僅限當面遞交申請材料,不支持電話問詢個人資料。另病人個人資料僅限戶籍所在地疾控、現住址疾控及上級疾控可直接查詢,其他機構(包括但不限民政、公安、社會保障、從未去過的醫(yī)院等)均無直接能力查調病人病情資料。

  浙江寧波鎮(zhèn)海疾控在發(fā)給當地感染者的短信中稱,近期我區(qū)幾個病友接到可以享受國家補助或者可以申請困難的補助電話,要求提供銀行卡等信息。再次,鎮(zhèn)海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特別提醒,此類電話系不法分子利用改號軟件設置的詐騙電話,請大家謹防上當受騙。

  新京報記者 李丹丹

  ■ 延展

  艾滋感染者隱私保護存難題

  在我國,艾滋病人的隱私保護早已寫入法律。然而在現實中,卻屢次出現艾滋病感染者個人信息被不當泄露的事情。

  去年,我國的一些高校出現了不當對待患病學生或泄露學生身份的案例。如在天津和湖北等地的高校,一些感染艾滋病的學生被逐出校門的事情。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去年表示,我們基本原則是沒有變的,國家的政策還是要保護患者的隱私。

  2006年實施的《艾滋病防治條例》是我國防治艾滋病的“根本大法”。其中第39條規(guī)定:未經本人或者其監(jiān)護人同意,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肖像、病史資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斷出其具體身份的信息。

  白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已經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然而在執(zhí)行中確是另一回事。很多地區(qū)的疾控或醫(yī)院對于感染者的個人隱私重視不夠,一些初篩陽性檢測的醫(yī)院等機構對于感染者告知方面也存在很大問題。

  他舉例說,今年我們遇到一連3例都是醫(yī)學院校面臨畢業(yè)的大學生或研究生,在實習單位醫(yī)院抽血發(fā)現HIV陽性后,被直接告知其學校及班主任,而不是首先告知感染者本人。

  白樺說,我們遇到的多例情況是醫(yī)院沒有告知病人本人病情的情況下,把相關情況告知給其家人,甚至導致家人忍受不住壓力被迫辭職、精神抑郁等情況。病人和家屬都承受了很大的心理煎熬。

  他說,近期某省的NGO組織工作人員也在聊天中提起他所在當地的一個抗病毒治療定點醫(yī)院的問題,感染者隨訪的病歷檔案隨處亂放,病人都可以隨意看到其他感染者的個人信息。

  新京報記者 李丹丹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30省份275名艾滋患者遇詐騙 個人信息疑遭泄露

原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18/c_129153915.htm

更多內容請掃描二維碼關注臺海網官方微信(taihai101)

  • 臺海網微信

  • 廈門微公益

  • 海峽導報微信

  • 廈門第一時間

相關新聞

  • 兄妹聯手上演“借精”騙局 詐騙130萬次只收到200元
  • 臺海網7月18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洪文海/文 陶小莫/漫畫)50萬元重金懸賞,富婆“借精生子”。憑借“重金誘惑”,兄妹二人聯手上演“借精”騙局。   近日,翔安區(qū)檢察院以詐騙罪對這對兄妹提起公訴。經查,他們一共向全國各地手機用戶撥打詐騙電話或發(fā)送詐騙短信高達...
  • 互聯網金融詐騙手段翻新 網絡理財成投資詐騙高發(fā)地
  •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網絡投資理財投資少、收益高、手續(xù)簡單、交易周轉方便,看起來不錯。但記者調查發(fā)現,網絡投資理財也“暗藏陷阱”,存在風險:一些投資理財公司充當了證券、期貨的經紀商,經營不規(guī)范;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實施詐騙。   打開百度,輸入關鍵...
  • 福州女士遭遇新型詐騙:“我換號了敬請惠存”
  • 臺海網7月15日訊(海都記者 江方方) “我換號了,敬請惠存。”平日,我們更換手機號碼后,都習慣群發(fā)短信告知親友。這個看似平常的動作,已被詐騙分子盯上。昨日,福州的張女士就遭遇新型“換號騙術”。 “我是××,本人今起啟用此新號碼,原號碼已經停止使用,敬請惠...
  • 大媽給騙子127萬 竟然還是老騙局!
  • 大媽給騙子127萬    接到“警察”來電,稱你涉嫌犯罪,要求你匯錢以證清白。這其實是非常老套的騙局,然而,最近南京一位大媽卻被騙了整整兩個月。期間她通過借款、抵押房子,分20多次給騙子匯去了127萬元。    為什么這么長時間都沒人發(fā)現?原來,騙子不僅讓大媽保密,而且對...
  • 兼職打字月入萬元?省省吧,都是詐騙!
  • 臺海網7月1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黃敏江 通訊員海公政)“兼職打字,月入萬元很輕松。”面對這樣“發(fā)家致富”的信息,他坐不住了。   7月6日下午4點,住在海滄興港五里的小劉,就在趕集網上看到這樣一條招聘打字員的廣告:只要有時間、會打字,就能輕松月入萬元。這樣...

關于臺海網 - 導報廣告價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 - 友情鏈接 - 投稿郵箱 - 版權聲明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算舉報電話:0592-968801

兒童色情信息舉報專區(qū)|違法與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4) 閩ICP備07001623號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權聲明: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導報(臺海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免責聲明:臺海網轉載自網絡的文章和圖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內容僅供參考。
如我們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圖片),請作者與本網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網,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