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句千古名句,出自岳武穆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北宋滅亡、皇帝被擄,大好山河被外族侵略,這恥辱讓岳飛不敢忘卻。而今,作家白先勇將“八千里路云和月”作為自己新書的書名,而小時候常常聽父親白崇禧唱起《滿江紅》,那時的他并不能了解這首歌的情感,長大后才明白,當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白崇禧的歌聲正是呼應了遍地貼滿的標語“還我河山”。而這本《八千里路云和月》不光有父親母親,還有他自己走過的“八千里路”,通過父親了解那個時期,再通過自己的思考真正了解父輩那種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懷。
翻開《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目錄,可以清楚地看到整本書將白先勇的隨筆感想分為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八千里路云和月—家國情懷”,以岳飛名句為題,總結其父一生;第二部分“姹紫嫣紅開遍—記人物”,以昆曲《牡丹亭》名句為題,書寫與身邊友人那值得銘記、用心感受的點滴過往;第三部分“驀然回首—閱讀感懷”,以辛棄疾名句為題,記錄了白先勇為他人或他人作品所作的序言或短評。這樣一本紛雜的隨筆,卻橫跨了整個20世紀,既有記錄于史書中的大事件、大人物,又有白先勇個人的生命歷程。
在這本書中,第一部分講父母、家國的篇幅占比比較大。一上來白先勇先以自己的角度講述了之前那本《父親與民國》在大陸出版后,因宣傳圖書走遍各城市的經(jīng)歷。他到過的每一座城市都與父親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多少有些關聯(lián),白先勇先后到過北京、南京、武漢、桂林、重慶、廣州、上海、杭州、西安、沈陽等大小城市。沿途他就像一個春游的孩子,興奮地記錄下了他見到的和想到的一切。比如北京的新書首發(fā)式,他從時間到地點,以及自己講過了什么話,下面的觀眾什么反響,都一一記錄下來。而他在記錄自己與這座城市奇遇的同時,也回想起父親和這座城市的機緣。
書中記錄了北京這座城市與白先勇的父親白崇禧的三段緣分,第一段1928年6月8日白崇禧作為北伐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直入北京。幾天前奉系軍閥張作霖為避北伐的風頭,撤回了東北老家,并在路上發(fā)生了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在北京,此時35歲的白崇禧在人生中可謂榮耀達到了巔峰。當時有位記者問他:“廣西軍隊進北京,乃歷史上向所未有之事,公意如何?”白崇禧答道:“太平天國時,兩廣軍嘗一度進抵天津,至于進北京,誠哉其為破天荒也。”從以上對話可以想象當時白崇禧的志得意滿。一時間他成了萬人敬仰的英雄,無數(shù)美譽稱贊像雪花般漫天飛來,然而年輕氣盛的白崇禧不懂收斂,終因功高震主與蔣介石爆發(fā)了“蔣桂戰(zhàn)爭”,多年不易換來的北伐果實,就這樣在內(nèi)耗中又成了幻影。這第一次與北京的緣分可謂讓白崇禧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第二段緣分,則是1945年白崇禧闊別北京16年后,再次以勝利者的身份來到了北京,這次他是作為抗日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的身份參加北京日軍受降儀式。北京城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全城歡慶,熱鬧非凡。而僅僅兩年之后,1947年2月白崇禧第三次來到北京時,解放戰(zhàn)爭已經(jīng)開始。當時和李宗仁在商討北平防衛(wèi)的他怎么也沒想到,竟是此生最后一次來到古都北京。
在2012年的簽售之旅中,諸如在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在蔣介石授予白崇禧國防部長印信儀式的禮堂中,白先勇在同樣的地點參加“白崇禧與近代中國”研討會。這種跨越時空的巧遇,是白先勇所未料到的意外驚喜。在武漢、桂林、重慶等行程中,均有此巧遇。
書中白先勇寫父親白崇禧的部分顯得格外的客觀和冷靜,像在寫陌生人,重視歷史資料的整理與交融,更多看見的是白崇禧,卻很少讓讀者窺見父親白崇禧的那一面。而白先勇筆鋒一轉(zhuǎn)寫到母親馬佩璋女士的時候,就顯得溫柔多了,他把自己成長中與母親各種感人的細節(jié)一一寫出,在他的文章中將母親馬女士那不矯揉造作的豪爽性格毫不保留地展現(xiàn)給讀者。這個被白先勇稱為“女英雄”的女人,從小就是一個不甘受拘束、不屈服的人。祖母要給她纏足,她死活不肯,鬧來鬧去,沒纏成。
白先勇的眼里,母親嫁給父親后,就沒有過過幾天太平日子?;楹蟛?天,一家就被叛軍抓起來當了人質(zhì),而她躲在德國醫(yī)院的地窖才逃過一劫。在戰(zhàn)火中馬女士聽到白崇禧犧牲的謠言,當時就不顧危險,從后方千里迢迢穿越戰(zhàn)場來找白崇禧,只為了確認他安全。在臺灣時,蔣介石對白崇禧的戒備,派了特務二十四小時監(jiān)視他們?nèi)业囊慌e一動。一次,白先勇和父母一起去戲院看戲,馬女士看到了外面的寒風瑟瑟,感嘆道:“真是辛苦了他們!”于是便買了幾張票讓白先勇給監(jiān)視他們的特務送了過去,邀他們一起來看戲。當白崇禧一家因為生活的困苦而躊躇無奈時,馬女士總能找到苦中的樂趣,在爽朗的笑聲中,將逆境中的苦楚清掃得一干二凈。這些細節(jié),讓我們看見了馬女士那柔軟的內(nèi)心,也看見了白先勇對母親的懷念。
除了家人外,友人也是白先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第二部分我們見到了些熟悉的名字。白先勇寫了自己的好友李歐梵、李玉瑩、高克毅、奚淞、林青霞、夏志清等人。文字平實溫和,將他們對于事業(yè)、對于藝術、對于生命的熱愛全部寫于紙上。而第三部分,應該是白先勇幫人寫的序跋、短評之類的文章,中肯又富有韻味。在《吹皺一池春水》這篇文章中,從作家何華到徽州文化,從安徽到合肥四姐妹,從中延伸出了白先勇自己與張元和、張兆和、張充和交往的經(jīng)歷,也寫到了他們對于昆曲的共同癡愛。
這本書就像白先勇在時光中對于命運無限的感嘆,從家人到朋友,那些真實存在過的人和事,對白先勇生命留下過痕跡的一切,有可能是大歷史中的細節(jié),也有可能就是他們?nèi)松娜?,因此白先勇希望用文字將他們記錄下來,不再忘卻。(《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先勇 著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來源: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