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計程車車身通常為黃色,島內(nèi)民眾昵稱其為“小黃”。
計程車司機可以開到70歲,專職司機平均年齡為50多歲。不少人在退休后才開上了計程車,一則可以增加收入,二則能保持“有事做”的狀態(tài)。
在當?shù)毓ぷ鞯臄?shù)月間,我經(jīng)常坐上白頭伯伯的車,一問年齡,60多歲的不在少數(shù)。就個人乘車經(jīng)歷而言,40歲以下的司機見得少,30歲以下的更是屈指可數(shù)。
“年輕人不愛開出租,因為工時長,經(jīng)常要跑10到12小時。”有位司機伯伯告訴我,年輕人會選擇開優(yōu)步(Uber),很多是兼差,因為時間自由,年齡大的不太會用那個手機叫車軟件。
要想成為計程車司機,需考取職業(yè)駕照和計程車執(zhí)業(yè)登記證,前者分筆試和路考,難度不大。后者考察交通法規(guī)和道路環(huán)境熟悉度等,成功過關(guān)便有資格上崗。
臺灣計程車大多為司機私有,但想要上路,還須加入車行或合作社來獲得營業(yè)用牌照使用權(quán),也可向車行租車使用。如果滿足近3年無違規(guī)記點、無乘客申訴檢舉等嚴格的條件,還可申請成為個人車行,做自己的老板。
司機可選擇是否加入幫忙接單派車的車隊并接受其管理,每月需繳納一定費用。
“很多還是會加入車隊啦,省得在路上閑逛。但有人嫌管理費貴,也不想被車隊約束。路招如果多,也不一定用叫車軟件。”有司機說。
根據(jù)臺灣交通部門最新抽樣統(tǒng)計,如今有約半數(shù)專職計程車司機加入了車隊,每月營業(yè)收入約5萬元(新臺幣,下同),比未加入者高出1萬元左右??傮w而言,專職司機平均月收入約為4.6萬元,當然這些沒算上燃料、保養(yǎng)、保險、服務、停車費等開銷。
退休后改開計程車的虞姓司機告訴我,現(xiàn)在錢不值錢,小百萬的車隨便都能開上。在臺灣買車很容易,交個一二十萬元的首付,每月還貸款1萬多元,沒幾年工夫就還清了。正開的這輛90多萬元,是自己的第三輛車,第一輛70萬元。按規(guī)定加入車行,一個月小1000元。再加入臺北某車隊,一個月約交3000元,可以接叫車單和企業(yè)客戶。
大陸中產(chǎn)階級熱衷開寶馬和奔馳,臺灣計程車司機告訴我,當?shù)毓鼙捡Y叫賓士,有一些人在開。大陸稱呼寶馬,臺灣則直接叫BMW,開的人相對較少,勢頭不及賓士。而最受“小黃”司機青睞的品牌則非豐田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