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10月10日電 題:噶瑪蘭再奪大獎 臺灣酒廠釀出獨特亞熱帶威士忌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
臺灣宜蘭縣員山鄉(xiāng)地處偏遠、稻田密布,觀光業(yè)并不發(fā)達,但位于此地的金車噶瑪蘭酒廠年均迎接近百萬人次游客到訪。來自東西方的酒客們慕名而來,希望一睹世界最好威士忌的釀造工藝。

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臺灣宜蘭的金車噶瑪蘭酒廠,探訪亞熱帶地區(qū)的威士忌釀造工藝。圖為噶瑪蘭酒廠目前已經(jīng)推出的19款威士忌。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今年稍早,英國國際葡萄酒暨烈酒競賽(IWSC)公布獲獎結果,噶瑪蘭威士忌獲頒一面特等金牌、兩面金牌。這是該臺灣品牌第五度受到世界酒界最高榮譽的肯定。
長期以來,威士忌酒產區(qū)分布在亞寒帶及寒帶,英日美等地品牌壟斷市場,直到臺灣噶瑪蘭的出現(xiàn)改變了西方人的傳統(tǒng)印象。今年3月,被認為給烈酒產業(yè)帶來改變的噶瑪蘭創(chuàng)辦人李添財、總經(jīng)理李玉鼎父子,成為第一批入選世界威士忌競賽(WWA)名人堂的華人父子檔。
“酒廠于2005年底建成,萬事開頭難,那時許多西方顧問認為臺灣不適合釀造烈酒。”近日,李玉鼎在噶瑪蘭酒廠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威士忌的釀造需要特定氣候及水源條件,酒廠在不被業(yè)界看好的眼光中發(fā)跡。“我們把世界都認為的‘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可能’”。

近日,臺灣宜蘭金車噶瑪蘭酒廠總經(jīng)理李玉鼎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他表示,西方傳統(tǒng)印象里,威士忌酒只適合在亞寒帶及寒帶釀造。臺灣噶瑪蘭的出現(xiàn)為這個產業(yè)帶來了改變。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事實證明,亞熱帶氣候加速發(fā)酵過程,使威士忌在短時間內達到高緯度酒廠十數(shù)年發(fā)酵的口感,還能攜帶特殊的熱帶水果香氣。該廠于2008年推出第一款酒,2015及2016年連續(xù)獲得WWA世界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冠軍,2017年榮獲IWSC世界年度蒸餾酒廠冠軍。李玉鼎說,臺灣成為最為矚目的新興威士忌酒產區(qū)。
2005年便加入噶瑪蘭的首席調酒師張郁嵐回憶,初創(chuàng)階段,在蘇格蘭顧問的指導下,一群臺灣人以廠為家開始了威士忌熟成的研究。從原料配比到蒸餾時間,操作步驟上微小的差異將生成完全不同的風味。由于沒有前人在亞熱帶產酒的經(jīng)驗,調酒師在最初的五年時間走了許多彎路。直到2011年,噶瑪蘭以令人驚艷的方式在世界嶄露頭角。
當年4月1日,每年一度的“伯恩斯之夜品酒會(Burns Night)”在英國舉行,五位知名品酒師盲飲五支威士忌評鑒,綜合排名第一的酒來自彼時名不見經(jīng)傳的臺灣噶瑪蘭。英國《泰晤士報》隔日以大篇幅報道,題為“天啊,這是愚人節(jié)嗎?”
位于宜蘭的噶瑪蘭酒廠早已實現(xiàn)高度自動化,兩間廠房內的10臺二次蒸餾機器共搭配出19款威士忌。張郁嵐介紹,和蘇格蘭地區(qū)單一麥芽酒類有嚴格的法規(guī)限制不同,噶瑪蘭對于酒品有更多實驗空間,廣受業(yè)界好評。酒廠目前年產量超過1000萬瓶、世界排名第九,銷往68個國家和地區(qū)。

近日,臺灣宜蘭金車噶瑪蘭酒廠首席調酒師張郁嵐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回憶過去12年,該酒廠從名不見經(jīng)傳到令世界驚艷。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攝
他說,受西方影響,20多年前起,威士忌成為臺灣社會廣為流行的酒品。近些年,大陸隨著年輕族群消費能力的增強,威士忌的銷量也在逐年增強。“兩岸喝酒文化很接近,不論是餐前、餐中還是餐后都可以飲酒。另外,我們還發(fā)明了在威士忌中調和綠茶等飲料的喝法,雖然許多歐美人士并不認同,但我認為屬于我們的飲酒文化可以帶來更多元的飲酒享受”。
在酒廠展示間里,不少游客品嘗噶瑪蘭的各色烈酒,參觀釀造工序,還有老饕自行調制一款獨一無二的威士忌留作紀念。在李玉鼎看來,當下,推杯換盞導致酩酊大醉的東方酒文化正在逐漸改變,越來越多的愛酒之人組成品酒團隊開始造訪世界各地的酒廠。他們不僅品飲名酒,更期待了解釀造工藝以及好酒背后的歷史文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