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中閔24日將在大陸高校發(fā)表演講(《聯合報》資料照)
【環(huán)球網綜合報道】據臺灣聯合新聞網6月23日報道,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今天(23日)赴大陸參加明日在東北財經大學舉行的計量經濟研討會,預定24日下午將發(fā)表學術演說。這也是自今年1月臺大遴選委員會選出管中閔為新任臺大校長,長達150多天之后,管中閔首次接受大陸高校的學術邀請。由于“拔管案”涉及學術自由及大學自主議題,在大陸與東亞地區(qū)的學術圈引起廣大議論,預料管中閔此行將倍受各界矚目。
報道引述管中閔的助理表示,從學術自由的內涵,學術活動的目的是“為學術而學術”(for the knowledge itself),無關政治、經濟與俗世的任何運作;管中閔身為學者、參與世界任何學術活動,只依循此純粹學術性目的。
至于管中閔有無考量此行將可能面臨臺灣當局的攻擊,管中閔助理則表示,這半年來,臺灣的當權者政治力全面介入校園,對兩岸學術交流大搞“麥卡錫主義”,臺灣的學術圈與大學內部的“寒蟬效應”已無所不在。如果管中閔還懼此一步,只會讓統(tǒng)治者更無所忌憚、臺灣學術自由全面空骸化。
管中閔的助理也說,管中閔參與臺大校長遴選之際,已對亞洲高教市場崛起,提出臺灣高等教育應積極以國際化回應國際化,對臺大未來4年的發(fā)展策略,更提出具體的“亞洲旗艦計劃”。臺灣競逐亞洲高教市場,對兩岸學術交流必須有積極策略,不能因政治鉗制而坐以待斃。
究竟民進黨為什么這么厭憎管中閔?臺灣“中央網絡報”曾發(fā)表評論認為,綜觀管中閔歷來言行,有個理由很明顯,即“管爺”不搞“臺獨”。這犯了民進黨大忌,它急吼吼地要把“臺獨”思想扎根于教育體制中,如把“中國”視為“外國”,“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蔡英文曾提出“天然獨”說法,賴清德四度公開宣稱他是“務實臺獨工作者”。這些,管中閔顯然是不會接受的。
而臺大被視為臺灣最高學府,它具有代表性,由管中閔當臺大校長,不啻成為民進黨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