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南投縣埔里薪傳舞蹈團。(來源: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

(網(wǎng)友截圖)
臺灣南投縣埔里薪傳舞蹈團今年獲邀參與秘魯國際舞蹈節(jié),有臺媒用上“打壓”字眼,稱埔里薪傳舞蹈團在電視演出畫面被打上“China”字樣,之后秘魯方還要求“不能提到臺灣”。對此,有臺灣網(wǎng)友留言直指此媒體沒事找事,稱“本來就是China,有啥好報?”
據(jù)悉,在地方經(jīng)營30年的薪傳舞蹈團,此次赴秘魯其機票和費用高達235萬元,向臺當局申請100萬元補助卻沒過關,全得自力籌措,只能在出發(fā)前加倍努力前往各地演出募款,截至目前經(jīng)費仍有缺口。
就在不久前,綠營也曾叫囂對外稱謂要區(qū)別“中國”與“臺灣”。臺灣深綠媒體曾大肆報道,一群旅美臺灣人正妄圖建立所謂海外臺灣歷史文件的網(wǎng)絡開放資料庫,強化對“臺灣”的認同,區(qū)別“china”。同時,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與羅致政妄稱,要在對外事務中盡量使用“臺灣”稱呼,“從而與國際互動更有彈性,也不會和國際通行的‘China’搞混”。
當時,就有網(wǎng)友毫不留情的“點穴”諷刺稱“小英在巴拿馬稱‘臺灣’結果被‘斷交’,再改稱‘臺灣’,剩下20個盟友也都會走”。
其實,國際社會上對此“強化‘臺灣’稱謂的行為”也并不買賬。早前,厄瓜多爾政府要求“臺灣駐厄瓜多爾代表處”更名為“臺北駐厄瓜多爾商務處”,不改名則會被拆牌。美國因“更名”一事潑過臺當局冷水。據(jù)稱,蔡英文和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通話后,臺當局就曾以為“臺美關系”可以更進一步,臺“駐美機構”因此提出想將“駐美國臺北經(jīng)濟文化代表處”中的“臺北”二字改為“臺灣”,結果被美方斷然駁回,表示“這是在破壞現(xiàn)狀”。換言之,“直接給了不小的釘子碰”。
這種鼓吹“能多用臺灣就多用臺灣”的行為,本就是一種自欺欺人。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曾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中巴建交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體現(xiàn)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定海神針。只有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兩岸關系才能重回和平發(fā)展的正確方向。臺灣當局應認清客觀大勢,做出明智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