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微博)3月20日訊 據(jù)“中時電子報”報道,水情吃緊,水庫淤積嚴重,昨引起“朝野立委”關切,“立委”丁守中質疑指出,近12年(2002年至2014年)各水庫清淤量總計3250萬噸,每年平均清淤252萬噸,但南化水庫淤積率近4成,曾文與石門水庫也逾3成3,但今年總清淤目標僅381萬噸,要求“經濟部”未雨綢繆,應提高今年清淤目標。
清運問題 是最大困擾
包括藍營“立委”廖正井、李慶華、李貴敏等人建議,水庫見底了,應把握清淤好時機,建議“國防部”協(xié)助清淤。
“經濟部常次”楊偉甫說,“國防部”過去曾協(xié)助水庫清淤,但目前水庫清淤“不是量的提升,而是清運問題”,每次清運淤積遭里民抗議與反彈,是最大困擾。
“水利署副署長”王瑞德也說,過去“國防部”雖曾協(xié)助清淤,但考量兵力不足,仍由“水利署”肩負清淤作業(yè)。他說,今年截至3月15日止,已清淤180萬噸,今年目標可提高為480萬噸。
目前島內水庫淤積嚴重者,包括石門、曾文、南化、阿公店等。水利署說,這幾個水庫已著手進行排沙工程隧道,包括石門水庫2座,經費110億余元(新臺幣,下同),預定明年動工,但工期需要10年,未來每年可排沙350萬噸;曾文水庫與南化水庫預計在2016年12月底完工、2018年6月完工。
淤泥不是砂 沒有人要
“水利署”人員透露,水庫淤積的是泥,不是砂石,“沒有人要”,“清理后沒地方去,是最需解決的問題”;同時,石門水庫上游的羅浮橋,以及義興霸一帶,因每天有100臺卡車運送淤泥,影響環(huán)境品質,已引起里民鄰長的反對,要求限制清淤運送的上限。
“水利署”協(xié)調 收容污泥
北區(qū)水資源局副局王國梁說,由于臺北港一期工程已無法再堆倒石門水庫淤泥,現(xiàn)改倒在二期工程,且已與桃園市政府協(xié)調,希望“收容”石門水庫淤積。他坦言,清淤作業(yè),遭當?shù)鼐用窨棺h,已積極溝通中。
南區(qū)水資源局長黃世偉表示,曾文水庫與南化水庫防淤隧道工程,未來每年排砂量分別達104萬噸、80萬噸,再加上人工清淤、集水區(qū)保育等措施,預計2031年時,水庫的進出淤積量可平衡。至于阿公店水庫透過空庫排砂處理,應可改善。
至于污泥何處去?黃世偉坦言,少量砂石可賣;部分的泥則回填其他工程,也已與臺南市政府協(xié)調,希望“收容”水庫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