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去年中元祭的“鬼怪列車”,今年的“鬼怪”顯得相當?shù)驼{,主要是去年的“鬼怪”讓部分年紀較小的乘客受驚嚇,加上基隆市政府事先并未知會臺鐵,臺鐵已宣布嚴禁鬼怪在車站或車廂狂歡搞怪。
因考量臺鐵顧慮以及一般旅客的觀感,身材魁武的“鬼怪”這次搭專車,其他“鬼怪”仍硬闖火車站,搭火車去基隆。在車廂里,“鬼怪”遇到主動打招呼的乘客會微笑揮手,一點也不可怕。不過,仍有名坐在娃娃車里的小小孩,看到鬼怪的裝扮而嚇哭。
對于“鬼怪”的硬闖行為,臺鐵痛批基隆市政府非常不尊重人,基隆市長張通榮則回應,市府8日晚已撤掉該活動,如果是公關公司的意思,他們無權干涉。
延伸閱讀
全臺“鬼怪”為何鐘情基隆
今天是中元節(jié),每逢這個日子前后,來自全臺的“鬼怪”很多會相聚基隆,盡情地在這里“搞怪”,基隆市政府也因勢利導,大力發(fā)展“鬼怪”經(jīng)濟,目前基隆中元祭已躋身“臺灣十二大地方慶節(jié)”,是全臺最大的中元普度活動。
基隆為何會成為臺灣“陰氣”最重的地方,追本溯源,這與清朝時的漳泉械斗有關。在墾荒時,來自漳州、泉州的移民因土地、水源爭執(zhí)不斷,加上族群地域觀念濃厚,基隆地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械斗事件。尤其是咸豐元年的那次械斗,死傷尤為慘重。
為了避免族群間的相互殘殺,協(xié)力建設基隆,地方人士乃議定農(nóng)歷七月十五舉行中元普度,由當時的11個姓氏輪流主辦,共同超度因械斗、瘟疫、海難等事件而死的亡靈。
通常從農(nóng)歷七月初一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歷經(jīng)農(nóng)歷十二主普壇開燈放彩,農(nóng)歷十三迎斗燈繞境祈福,農(nóng)歷十四放水燈游行、海濱放水燈頭以及農(nóng)歷十五公私普度、跳鐘馗,八月初一的關龕門等,基隆中元祭持續(xù)時間長達一個月。
近年來,基隆中元祭除宗教意義外,更兼具文化、藝術及觀光等多重社會功能,也具有敬畏鬼神、族群融合等內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