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微博)11月24日訊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外表亮麗的楊詩蘋,白天是“白衣天使”,到了晚上搖身一變成為“乩童(靈媒)”,在祭祀“瑤池金母”的新北市土城慈惠堂替人指點迷津,信徒們稱她“老師”并深信,協(xié)助接生的她同時也是掌管生育之神的乩身,是冥冥中的巧合。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新北市板橋亞東醫(yī)院婦產(chǎn)科產(chǎn)房副護理長楊詩蘋,在今年3月接任土城慈惠堂的“乩童”,每周1次的服務(wù)時間,她脫下白衣護士服,改穿藍色的道袍,站上神壇前沉思、膜拜,主神瑤池金母下凡“上身”后,化身為神明的發(fā)言人。
主任委員徐金輝說,5年前,廟里住持逝世前留下預言,“5年后,有緣人自然會來”,宮廟便就此荒廢,一度經(jīng)營不善,此時楊詩蘋來到廟里問事,也恰好與主持說的5年時間吻合。
問起楊如何來到廟中、當時發(fā)生什么狀況等問題時,廟中信徒、主委們爭相回答,徐金輝說,她踏進廟里便一屁股坐在壇前的竹椅上,淚流滿面、念念有詞,并拿起紅毛筆不停寫下“回家”等字,著實嚇壞在場不少信徒。
“一開始非常抗拒”,從事護理一行超過10年的楊詩蘋說,本身沒有特定信仰,大廟、小廟“胡亂拜”,與一般人無異,但神明選到你,連反抗都不行,雖然作息日夜顛倒,根本挪不出時間,也只好“乖乖就范”。
好玩的是,一般的“乩童”在辦事時,所寫的多是“鬼畫符”般的梵語,需要一旁的“桌頭”來解讀,但楊詩蘋所寫下的卻是中文,普通人都看得懂,舉止也不同于其它“乩童”,較為溫柔婉約,讓信徒感受到親切。
為提高“道行”,楊詩蘋每周五到廟中打坐,練習與神明對話,她說,信徒、同事都知道她的“副業(yè)”,甚至有好友來找她消災解厄,自己的心境也改變許多,從原先的抗拒到認同,再將之當作天命,為幫助民眾,甘之如飴做個“護士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