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9月7日訊 據(jù)《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在臺灣逛街,若想到很“潮”有特色的地方逛,就一定要去東區(qū)“忠孝東路四段商圈”中隱匿在巷弄中的小店,小店都設計獨特:五顏六色凸顯童趣,黑白灰色搶眼時尚,不論花哨或是高雅,這些小店都格外青睞老物件。
一個雨天,我和朋友到忠孝東路四段一家西餐廳吃飯,餐廳中間擺著一個老式的電冰箱被刷成了桃紅色,很是新奇。店員告訴我們,對面的好樣書店和餐廳是同一個公司的,可以去看看?!扒耙欢螘r間,被美國知名娛樂藝文新聞網(wǎng)站票選為‘全世界20間最美書店之一’,那里擺放著好樣企業(yè)女主人從國外旅行帶回的各式物品,以及她所喜愛的書籍與大家分享?!?/P>
好奇心讓我們走過去一探究竟。書店門口是一輛老舊的自行車被刷成了大紅色,在綠樹蔥蔥掩映下大膽“撞色”,似乎在說“老書店也很潮”。門前掛著“炎炎夏日看書,吹冷氣請進”這樣一個小牌子,讓人會心一笑。打開門,一位清新年輕的女店員微笑著打了聲招呼,就低頭忙了。店里沒有別的顧客,悠揚的音樂縈繞耳邊。我四下環(huán)顧,這是一個只有30多平方米的小書店,只有中間一張寬大的桌子擺著設計、藝術類與餐飲類的英文、法文等書籍。與其說書店,也可以說是一個“雜貨店”,各式各樣懷舊物品與創(chuàng)意設計品擺在屋內(nèi)的每個角落,火柴盒、琺瑯壺、老相機還有老式的打字機,在溫暖的燈光下優(yōu)雅地休憩。因為不是假日,店里沒有別的顧客,倒是多了份清閑的感覺。
走出書店,我們在巷子里左拐右拐,發(fā)現(xiàn)小店林立,多是一些從韓國、英國進口的時裝。有趣的是,每家店門口幾乎都擺著造型各異的桌子和凳子,逛街逛累了,顧客可以和朋友坐一坐聊聊天。進了小店,特色的設計風格會讓人精神一振,不由自主打量一番。有的小店用上了白漆的金屬膠臺,渲染“拜金”情緒;有的小店用清一色的木頭設計給人溫暖與質樸的體驗;有的小店主打環(huán)保低碳風格,用一堆空的飲料瓶做墻體和展示臺。盡管風格不一,每家店里一定有一個鎮(zhèn)店之寶,就是老物件——青花陶瓷、木質收音機、縫紉機、老式暖壺、唱片機、小時候玩過的鐵皮玩具……甚至還有一個小店,專門從北京收購了一堆拆掉不要的舊木門做四周墻面,實在花心思。
經(jīng)過巧手改造,帶著歲月痕跡的老物件又煥發(fā)了年輕光彩,成了“潮流”小店追捧之物??粗鼈儯瑧雅f的思緒隱隱牽動,這樣的購物體驗一定不一樣。徐 蕾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