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馨(評論員)
4月以來,新任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率先著手黨務人事改革,展現(xiàn)破除黨內頑疾、披荊斬棘的決心,致力重塑“百年老店”的新形象,強化組織隊伍戰(zhàn)斗力,振奮全黨東山再起的士氣。從目前已經(jīng)公布的部分人事改革看,洪秀柱的人事改革獲得黨內多數(shù)認可,取得一定成效。
國民黨中央穩(wěn)步推進更新?lián)Q血、世代交替。國民黨大選敗選原因之一就在于黨內人事僵化,新生世代難以進入重要權力決策圈,導致該黨與年輕世代脫軌,難以反應新生代訴求。選后,黨內希望加快人事更新的呼聲甚高。為此,洪秀柱在4月5日的第一波重要人事文傳會副主委由臺北市議員王鴻薇擔任、行管會副主委由“567聯(lián)盟召集人”李福軒擔任、青年部主任由前基隆市長張通榮之子張淵翔擔任、婦女部主任由年輕的新北市議員陳儀君擔任,充分體現(xiàn)了世代交替的用人思路。
著力加強中南部地區(qū)及基層經(jīng)營。大選后,中南部基本“綠化”,國民黨幾近失守,為此洪秀柱在國民黨副秘書長人選方面一次性擴增至7人,廣泛吸收了中南部地方要角,包括前高雄市“立委”林國正、前屏東市長葉壽山、臺東縣議會議長饒慶鈴、前臺中市“立委”楊瓊瓔、嘉義市議會議長蕭淑麗、前屏東縣黨部主委張雅屏及現(xiàn)任“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林德福,除了林德福和饒慶鈴分別來自新北市和臺東市,其他5人均長期耕耘中南部,地方根基深厚。
注重深化黨中央與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的溝通合作。馬英九在任期間,國民黨中央與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雖有諸多溝通管道,但不時受到黨籍“立委”質疑,根源就在于黨中央與“立委”的利益協(xié)調不暢、溝通不足。尤其是在失去執(zhí)政權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將成為該黨抗擊民進黨施壓、推行本黨政策、維護本黨利益的最重要陣地。為此,洪秀柱上任后十分注重黨中央與國民黨黨團的協(xié)調。洪任命林德福為黨副秘書長以及安排前“立委”蔡正元接任國民黨政策會執(zhí)行長這一要職,意在做好黨中央和黨團的溝通橋梁。
從當前各方反應看,洪秀柱逐步推出的人事改革基本獲得肯定,展現(xiàn)了用人的新氣象和新思維,一定程度呼應了黨內各方的訴求。首先,洪秀柱的人事改革從職位敏感度由低到高的順序穩(wěn)步推進,避免直接觸及黨內要角的利益,減少了黨內改革阻力。其次,洪的人事改革注重與基層、區(qū)域接軌,真正做到“接地氣”、“換人氣”,有助其贏得多數(shù)黨意的支持。再次,洪的人事改革避免為個人拉攏派系,廣泛使用各方人才,不重私情關系,不謀私心利益,甚至有其競選黨主席時反對的對手,使其改革獲得黨內認可。此外,由于民進黨在野期間啟用政治圈外的技術性人才獲得較好效果,洪的用人也借鑒了這一思路,在文傳會主委等職務上聘請“外來和尚”,具有新亮點。不過,國民黨痼疾已久,洪的組織人事改革還面臨艱難挑戰(zhàn),改革成效能否彰顯有待觀察。島內輿論指出,“洪秀柱作為國民黨非典型黨魁,其改革思路也延續(xù)了其‘小辣椒’、非典型的特點,顛覆傳統(tǒng)的思維是好是壞,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