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huán)球時報》報道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沖擊全球供應鏈,臺灣半導體產業(yè)雖然暫時豁免,但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已經放話,芯片關稅將很快開征。更令島內擔憂的是,繼臺積電之后,聯華電子(聯電)與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合并的傳聞不斷。有輿論直言,“先把護島神山大哥賣掉了,接著還要賣二哥”。
日本媒體日前披露稱,格羅方德考慮與聯電合并,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以應對全球地緣政治變化日益緊張的局勢。路透社也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聯電和格羅方德正在評估合并的可能性,合并后將成立一家規(guī)模更大的美國公司,借此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以應對臺海緊張局勢及中國大陸在成熟芯片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
聯電表示,公司對任何市場傳言都不會回應,僅強調“目前沒有任何合并案進行”。但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合并已洽談一段時間,美臺部分官員均知情,臺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5月將率團赴美參加“2025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聯電副總經理郭臨伍也會參團,訪美期間聯電將與格羅方德簽合并備忘錄,作為本次會議的“重大成果”。爆料人士直言,實在看不下去賴清德當局的做法,簡直就是“賣臺”最大禍源,“民進黨天天罵別人賣臺,自己先把護島神山大哥賣掉了,現在還要接著賣二哥”。國民黨民代林德福批評稱,民進黨當局把半導體“大哥”和“二哥”都送給美國,籌碼全部消失以后,現在被課重稅,“試問臺灣還剩下什么可以跟美國談判?”
《日經新聞》分析稱,特朗普政府說服臺積電宣布擴大赴美投資計劃后,格羅方德希望與聯電合并壯大晶圓代工版圖,借此反制大陸的強大競爭力,同時縮小與臺積電在成熟制程的差距。
臺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警告說,若“半導體一哥”臺積電、“二哥”聯電都到美國投資,“護島群山”整串供應鏈極可能跟著過去,長期看臺灣恐面臨出口、投資、勞動市場三慘局面。“臺灣半導體業(yè),美國整碗捧去?”《中國時報》3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并購之后,聯電可能失去獨立自主發(fā)展業(yè)務的能力,被格羅方德消化吸收完后,臺灣各廠的各項能力受制于格羅方德較低的水平,就是其砧板上的魚肉。
聯電全稱為“聯華電子”,成立于1980年,創(chuàng)立時間比臺積電更早,為臺灣第一家上市半導體公司。早年間,聯電可與臺積電比拼,但后來在0.18微米制程之戰(zhàn)中落后,兩家公司技術層次逐漸拉開。
聯電的創(chuàng)辦者是“臺獨”分子曹興誠。他1947年出生在北平(今北京),后去臺灣。2011年1月,曹興誠申請入籍新加坡,2022年8月又重新申請臺籍。同月,他宣稱要捐30億元新臺幣幫助臺灣加強防務。2024年10月,大陸宣布一批“臺獨”頑固分子清單予以制裁,曹興誠是其中之一。今年3月,國臺辦宣布設置專欄,鼓勵舉報“臺獨打手”,并列出11人名單,曹興誠也在其中。不過,聯電此前發(fā)聲明表示,曹興誠已經退休,他跟公司沒有關系。
中時新聞網發(fā)表評論文章稱,臺灣即使送上臺積電赴美設廠的“大禮”,還是未能得到特朗普的歡心,“如果臺灣繼續(xù)押寶美國,未來很可能落到無法收拾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