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菠蘿自去年3月遭大陸暫停進口后,轉而銷往其他地區(qū)。民進黨當局宣稱在日本市場最為成功,但結果怎么樣呢?
“一瀉千里”
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xié)會”副秘書長曾志超5月31日在臺灣《聯(lián)合報》發(fā)文稱,臺“農委會”農產貿易網站的統(tǒng)計顯示,去年銷往日本的臺灣菠蘿近1.8萬噸,是過去20年外銷日本的總和,有效緩解了無法銷往大陸的沖擊。“農委會”4月還開出支票,聲稱菠蘿整體出口將達3萬噸,日本是主要目標。“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特別強調,臺灣菠蘿深受日本人喜愛,價格在每個600-900日元(當時1日元約合人民幣0.05-0.06元),若未來質量更好,價格還可以賣得更好,“已成功轉移外銷市場,不再仰賴中國(大陸)”。
然而,近來日本市場不斷出現(xiàn)臺灣菠蘿重大質量瑕疵事件,如殘留蟲子、內部黑心、底部發(fā)霉、果實過酸,甚至腐爛等。在質量不穩(wěn)以及“挺臺”話題退燒的情況下,價格在日本也持續(xù)崩盤,最便宜的只要每個100日元,竟比在島內的售價還要低,甚至不到農民的成本。“民主菠蘿一瀉千里”。
對此,臺“農委會”將問題推到船期延誤、集貨場把關不力上。陳吉仲還稱,“和去年相比,黑心菠蘿已經少很多了”。曾志超分析稱,貿易商為了搶市過早采收。根據臺“農委會”網站公布的信息,臺灣菠蘿主要產期為3月至9月。今年3月(首批質量較差的菠蘿)出口日本就高達6240噸,數量直逼歷史單月出口高峰、去年5月的6457噸,導致負評連連。
質和量都有問題
去年2月,大陸海關總署因檢出寄生蟲,決定暫緩對臺灣菠蘿的進口;9月海關總署又通知稱,由于多次從臺灣地區(qū)輸入大陸的釋迦和蓮霧中發(fā)現(xiàn)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自9月20日起暫停進口。據臺灣“農委會”統(tǒng)計,菠蘿、釋迦和蓮霧在臺灣對大陸出口的水果總量中占前三位。其中,釋迦年產量約5.7萬噸,約1/4出口,大陸進口占比達95%;蓮霧年產量約為萬噸,10%出口,幾乎全部輸入大陸。大陸市場在臺灣菠蘿出口市場中占比也極高,達到90%。
為了抗衡大陸,民進黨當局去年宣布祭出10億元新臺幣補助,幫助水果外銷。除了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和香港等市場外,今年3月,臺灣空運蓮霧和釋迦到沙特阿拉伯。5月,臺灣“農委會”又大肆宣揚臺灣菠蘿首次作為日本學生營養(yǎng)午餐水果供應。
但實際情況并不像民進黨吹噓的那樣。去年,綠營支持者發(fā)現(xiàn)“僅56公斤鳳梨銷往澳大利亞”,且空運費每公斤200至300元新臺幣,比當時臺北市場鳳梨批發(fā)價每公斤30元高出不少。日本則是民進黨最看重的水果市場,據統(tǒng)計,今年1月1日-4月5日,臺灣菠蘿外銷1.47萬噸,日本占了1萬多噸,但仍遠低于大陸進口的4萬噸。臺“財政部”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和2月與去年同期相比,菠蘿、釋迦及蓮霧3種水果出口金額分別驟減40.6%、85.9%和92%。
與此同時,臺灣水果不斷被檢出質量有問題。2021年3月,750箱臺灣香蕉被日方驗出農藥超標而退貨,同年6月新西蘭因發(fā)現(xiàn)有東方果實蠅而暫停進口臺灣荔枝和芒果,10月又有港媒抽檢10個在香港市場銷售的臺灣菠蘿、釋迦和蓮霧樣本,每個樣本都檢出寄生蟲。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今年4月報道稱,新加坡市場受到去年黑心菠蘿事件的影響,今年外銷量大幅衰退,僅為去年的8%。
政治操作扛不住市場規(guī)律
日前,被稱為“金鉆鳳梨之父”的臺灣果農陳憲星沖到陳吉仲面前陳情抗議。他抱怨,現(xiàn)在島內菠蘿產地收購價格一片低迷,賣1斤菠蘿甚至換不回一個水餃;種植釋迦的果農處境也很慘,收購價每斤不到20元新臺幣,而成本價攤算下來每斤卻要35元。
《聯(lián)合報》發(fā)表署名評論稱,臺灣輸入大陸水果多次被檢出病蟲害是事實,這些問題過去都能順利協(xié)商解決。民進黨當局真正應做的是“深刻檢討改進”“勿隨意臆度橫生枝節(jié)”。臺灣《旺報》的社評稱,陳吉仲居然大言不慚說“把蟲殺掉還是能吃”,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文章表示,臺灣水果的內外市場也就那么大,民進黨的“吃水果=愛臺灣”政治操作只有短期效果,根本扛不住市場規(guī)律下的供需基本盤。曾志超5月31日稱,農產品無法仰賴所謂的“民主紅利”一路銷售下去,最終仍須以質量取得消費者的認同?!?span>【來源:環(huán)球時報 特約記者 程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