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時中 圖源:臺媒
美國衛(wèi)生部長阿扎9日以向臺灣抗疫成功取經(jīng)為由,展開四天訪臺行程,美國研發(fā)的疫苗卻成為臺灣輿論關注焦點,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如果美國無法解決臺灣對疫苗的需求,阿扎這次就白來了,臺“衛(wèi)福部長”陳時中反嗆說,海外政要來訪不是交換禮物,意外引爆臺灣公衛(wèi)界的網(wǎng)內互打。
美國衛(wèi)生部長阿扎(Alex Azar)在一場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正在快速取得安全有效、FDA核可的疫苗,在滿足美國需求后,會公平提供給國際社會。”阿扎的答復讓臺灣公衛(wèi)專家難掩失望。
臺大兒童醫(yī)院院長黃立民說,“當?shù)谝徊ㄓ谐晒σ呙缟鲜械臅r候,產(chǎn)能本來就有限,要生出新的生產(chǎn)線非常困難,蓋新的生產(chǎn)線至少2、3年,剛開始上市一定是不夠用,年底前能拿到越多疫苗越好,我們不太容易拿到足夠的疫苗,足夠的疫苗就是70%人口的疫苗,那才叫足夠的疫苗。”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我想基本上就不太樂觀,不太像是說跟臺灣有一些承諾,這一點我覺得對臺灣來講,今年冬天最重要的防疫物資就是疫苗,他這次來當然有很多其他的對臺灣也很好的地方,但是最實質利益就是疫苗。”蘇益仁還說,若美國無法解決臺灣對疫苗的需求,阿扎這次就白來了。
此外,臺大公衛(wèi)學院院長詹長權投書《紐約時報》指臺灣能否擁有新冠肺炎疫苗,是一件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大事。面對年底第二波疫情可能再起,臺灣如果沒有疫苗可用,恐怕只能繼續(xù)邊境管制、加強防堵政策。由上可知,臺灣公衛(wèi)界對阿扎來訪最期待的是,他能為臺灣帶來最有用的伴手禮是疫苗,而不是口惠實不至(lip service)的話。
學醫(yī)之人講求的是對癥下藥,實事求是,而非不著邊際的外交辭令,不過,蘇益仁的話聽在“衛(wèi)福部長”陳時中的耳里卻是十分刺耳,陳時中直言,海外政要來訪不是交換禮物,是建立長遠關系,“有國際經(jīng)驗的人如果有這樣說法就有點白目”。
蘇益仁曾是陳水扁時期的疾管局長,2003年SARS爆發(fā)期間,他所率領的疾病管制局(CDC)抗煞成功,可謂是抗煞英雄,17年后他以最實際的角度說出公衛(wèi)界及醫(yī)學界最期待的話,卻被陳時中嗆說是白目,無疑是以英媓的劍斬扁朝的官,但斬落的恐怕是臺灣醫(yī)界對蔡英文當局抗疫的信心。
在陳時中不愿意對全臺進行普篩、臺灣發(fā)生零星可疑的本土病例、疫苗研發(fā)卡關尚未突破的前提下,對臺灣而言,獲得美國研發(fā)成功的疫苗,猶如大旱之望云霓,若能得到阿扎的保證則是久旱逢甘霖,可惜陳時中卻以一句“白目”帶過,企圖為阿扎解圍。
所幸的是,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fā)言人莊人祥補充,“針對疫苗部分,我方有口頭提到臺灣的需求,美方因為當?shù)嘏c各國的臨床試驗也還在進行中,尚不確定結果如何,會先帶回去討論;至于藥物方面,由于雙方已有簽署合作備忘錄、意向書,未來臺灣若有需要可再提出討論。”
以陳時中的高度,應可說出莊人祥所補充的話,不必回嗆蘇益仁,即便蘇說的是真話,也應該讓他及其他公衛(wèi)界的專家學者們大鳴大放,一方面讓阿扎知道臺灣對疫苗需求若渴,另一方面敦促美方采取實際且有效行動助臺。在陳時中扮白臉之際,讓別人扮黑臉未必是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