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立委”杯葛“監(jiān)院”人事同意案,占領議場多日后,民進黨“立委”16日奪回主控權,站上主席臺。(黃世麒攝/中時電子報)
國民黨“立委”為了反對民進黨提出的“監(jiān)委”名單,在臨時會多次與“綠委”爆發(fā)激烈沖突,卻被民進黨譏為師出無名。事實上,“監(jiān)委”名單并不如蔡英文所講的完美無瑕,即使綠營內(nèi)部也有意見。可嘆的是國民黨既缺謀略,對輿論反應又不夠敏感,一路慘遭綠營反操作,淪為鬧劇。
除陳菊之外,“監(jiān)委”被提名人中包括賴振昌有違建案,檢察官爆料高涌誠、蔡崇義曾以監(jiān)察權施壓司法權等,確有眾多可待公評之處,加上民進黨打算以人數(shù)優(yōu)勢護航名單,時時流露出一黨獨大的傲慢姿態(tài),近來的民意調(diào)查,政黨形象已有減分,國民黨若能掌握關鍵時刻,或許可扭轉劣勢,但國民黨一直以來對輿論的敏感度始終不足,反被綠營帶風向,屢被牽著鼻子走。
國民黨在6月28日發(fā)動奇襲,摸黑占領議場,頗令外界耳目一新,卻因一句“要開冷氣”,馬上被綠營帶歪風向;隔天,“藍委”在議場玩起鎖鏈拍合照,又把嚴肅的抗爭活動變成搞笑劇。
“藍委”7月14日再度攻進“立法院”,民進黨主打“藍委”助理介入攻防,“藍委”到隔天才開記者會回敬民進黨利用警察介入“立委”攻防;民進黨女“立委”狂打性騷擾爭議,“藍委”的草率回復更顯得國民黨欠缺性平意識,再度被民進黨帶歪風向。
相較于民進黨的絕對優(yōu)勢,“藍委”照理說應該是委屈的一方,卻屢次被反操作形象,變成少數(shù)在欺負多數(shù),民進黨善于這種反操作,國民黨屢次上當,卻從不會學到教訓,只能說國民黨敗得不夠慘,還不到反彈的時刻。
來源: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