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韓國家隊”卯足全力推動下,民進黨得償所愿讓韓國瑜下臺,把高雄重新放進口袋里。這場負面選舉的結果,對韓國瑜打擊不小,但個人政治生命事小,值得探究的是,在2018年風起云涌的韓流,在2020年選舉暴落,民進黨是否自此再無對手,臺灣將進入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局面?
若要判斷韓流是否消散,得先了解韓流的本質,與政治社會大環(huán)境的關系。從韓國瑜高雄市長之戰(zhàn)談起,在這場不對稱選戰(zhàn)中,起初無人看好韓國瑜,他卻成功激起民意狂潮,固然與他的人格特質及群眾魅力有關,但根本原因在于“人民有錢”的論述主軸,獲得廣大庶民共鳴,爭取到跨黨派、世代與省籍的支持,才能卷起這場浩大的政治社會運動。
韓流暴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來自民進黨“執(zhí)政”失敗。民進黨2016年取得政權,卻拒絕接受“九二共識”,造成臺灣農(nóng)漁產(chǎn)品“貨出不去”、觀光產(chǎn)業(yè)“人進不來”,業(yè)者災情慘重。韓國瑜喊出“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fā)大財”簡單口號,讓生活艱困的庶民重新燃起希望,成為一個跨越藍綠藩籬的“庶民集合體”。
遺憾的是,202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蔡英文連續(xù)撿到“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及“香港反送中”兩把槍,搶回中間及淺綠選民;韓流只剩下深藍選民,因而潰散。
不過,展望未來兩年,韓流雖死、庶民仍在,而且基礎將更擴大,原因來自貧富差距問題不斷擴大,世上苦人將更多;新冠肺炎疫情讓經(jīng)濟雪上加霜,民進黨當局卻紓困無方;此外,蔡當局沒辦法透過兩岸緊密的經(jīng)貿(mào)關系,讓相關行業(yè)的民眾變得有錢。這些罩門與死穴一日不除,民眾對韓國瑜號召的期盼必將長存。
民進黨如何解庶民于倒懸,實為嚴峻的挑戰(zhàn)??杀氖牵襁M黨已遺忘為民謀利的初心,反而以權力的爭奪與利益的分贓為念,政策取向也以企業(yè)與富人為對象,無法苦民所苦,更不以庶民經(jīng)濟為施政重點。
更糟的是,民進黨昧于世局,又受制于偏見與愚昧,在“親美抗中”道路上愈走愈遠,兩岸緊張關系不斷上升,更制約了庶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機會,令貧困大眾的生活難以改善。
“芒果干”可以蒙蔽民眾于一時,“發(fā)大財”的美夢卻會久遠存續(xù)。韓國瑜可能從政壇消失,庶民尋求救世主的欲求不會消失,未來必將有另一股“新韓流”接踵而至。
來源:中時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