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中時電子報”31日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蔓延,臺灣地區(q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仍以“武漢肺炎”稱呼,而臺“衛(wèi)福部長”陳時中30日向外媒聲稱,用“武漢肺炎”是一個比較順的講法,沒有歧視之意。對此,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羅智強31日在臉書發(fā)文,質(zhì)疑陳時中口口聲聲要與國際接軌,卻堅持用“武漢肺炎”,與世界各國背道而馳。他說,改用“新冠肺炎”,“這小小的善意,真有那么難嗎?”

羅智強臉書截圖
羅智強31日在臉書開頭寫道,“很抱歉,我又要來逆時中了”。他表示,臺灣目前防疫做得好,肯定陳時中居功厥偉,但為什么堅持要用“武漢肺炎”,就是不用“新型冠狀病毒”或簡稱“新冠病毒”、“新冠肺炎”?
羅智強質(zhì)疑,臺灣口口聲聲要和國際接軌,幾乎全世界的官方都用“新型冠狀病毒”,為什么只有臺灣的官方要逆著做?包括日本、英國、加拿大、澳洲、韓國官方都采用新型冠狀病毒,就連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雖一度稱“中國病毒”,后來又改口,如今美國疾管局采用的名字也是新型冠狀病毒。
羅智強在文中問陳時中,“你有站在中國大陸14億人的角度去想歧視這件事嗎?”羅智強說,改用“新冠肺炎”,這種“口惠實也至”,不費吹灰之力的微小善意,為什么就這么吝嗇地說不給就不給?全世界的官方,都愿意釋出這最起碼的善意,英雄如陳時中、滿意度破表的蔡英文,這小小的善意,真有那么難嗎?
對于陳時中否認使用“武漢肺炎”有歧視之意,在羅智強臉書帖文下面,有網(wǎng)友諷刺,“歧視還不敢認,很有雙標黨的風(fēng)”。

而對民進黨當局仍堅持用“武漢肺炎”稱呼,有網(wǎng)友表示,“政治意味及針對性太明顯!”

另據(jù)臺媒報道,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兩岸政策協(xié)會秘書長張百達等人30日在一場“新冠疫情下的兩岸關(guān)系”座談會上也稱,民進黨當局應(yīng)停止使用“武漢肺炎”4個字,對大陸釋出善意,現(xiàn)在談兩岸互助合作更具意義。
事實上,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總干事譚德塞曾于2月11日在瑞士日內(nèi)瓦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臺灣地區(q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月12日卻表示不愿意改名,聲稱為方便民眾理解,仍簡稱為“武漢肺炎”,還建議媒體報道時采用這個稱呼。陳時中還曾挑釁稱,“如果叫中國肺炎不是更糟糕嗎?”
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的一篇評論文章曾表示,民進黨當局不顧WHO的中性命名,繼續(xù)帶頭污名化,“無論是無知、偏見或歧視,均令人無法忍受”。資深媒體人陳朝平2月27日曾撰文稱,臺灣防疫升級,我們政治人物的進退應(yīng)對是不是也應(yīng)該升級呢?他呼吁民進黨當局不要再浪費有限的防疫資源與“反中仇中”的議題掛鉤,“兩岸的善意與敵意都是會螺旋上升的,要怎么收獲,就怎么栽;今天的善意將是明日臺灣安全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