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地方法院日前針對“太陽花學運”受傷人士提出申請公賠的案件做出判決,根據(jù)判決,臺北市警察局需要賠償原告等14人,各10萬至20萬元新臺幣不等,總金額達111萬1570元新臺幣,仍可上訴。
《中評網(wǎng)》指出,此份判決結果讓臺灣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進退維谷,不管怎么處理恐都會失去一部分族群的支持,也恐讓民眾黨進軍“立法院”的選情蒙上一層陰影。
難怪當媒體詢問柯判決是否有政治考量時,柯則說,就算心里不爽也不愿批評或干預司法。
2014年“太陽花學運”引起臺灣社會廣大爭議,讓國民黨執(zhí)政政權遭受嚴苛考驗,柯文哲、時代力量等第三勢力也因之崛起。
無獨有偶,柯文哲與民進黨近期為搶政黨票的票源頻頻互斗,包括殺人兇嫌陳同佳來臺投案,柯文哲批民進黨把司法當政治工具;蔡英文宣稱8年將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柯文哲批蔡政見跳票,而臺政務部門則強烈反擊“鬼打墻”。
民進黨與柯文哲大斗法越趨激烈,甚至也有媒體報道,民進黨為力拚政黨票,對柯態(tài)度從先前的“冷處理”改采主動進攻,盼將民眾黨對民進黨政黨票的沖擊降到最低。
“太陽花學運”針對臺北市警察局的判決,柯文哲處理起來也如燙手山芋,畢竟身為臺北市長,必須為臺北市警察局發(fā)聲,若堅持不上訴,恐怕得罪基層警察。
若挺警方上訴,恐又與支持“太陽花學運”的年輕族群、中間選民對著干,無論怎么處理都對民眾黨的政黨票不利。
柯文哲自己也知道處理起來會非常棘手,不僅臺北市政府在31日下午發(fā)新聞稿,說明柯文哲的立場為“政治問題不應由司法解決,如果不上訴,是否會讓基層警員再被追究賠償責任等問題”,甚至柯也在市議會上表達“給我一段時間,會想想看有沒有政治解決的辦法”。
無論太陽花判決“公賠”事件是不是綠營祭出的殺手锏,這件事都成為柯文哲、民眾黨的一道關卡。
若拘泥在上訴與不上訴的選項上,勢必都會對選情大失血,未來柯文哲究竟要怎么處理這顆燙手山芋,而泛綠陣營會否乘勝追擊,值得觀察。
(本文來源于《中評網(wǎng)》)


 
          




